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恩施人物 > 恩施人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9章 秦子文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恩施人物 章节目录 第39章 秦子文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秦子文兄弟7人,他属长子,从小好学,颖慧超群,18岁应试,成绩优异,遂入邑庠。后因身体病疾,辞官返乡静养。其间,他目睹家乡穷乡僻壤,缺医少药,遂立志从医服务民众。光绪十六年(1890)始设“延龄堂”应诊,光绪三十四年得中戊申科恩贡生,后又在武昌挂牌“知医”三年,声誉日高,集得川资,返回故里。

    民国元年(1912),秦子文因人品受人敬重,被推荐为县临时议会会长。不久,他辞职重操医业,遍访名医,首拜老中医李笑山,得其真传;次随骨科覃谷仁习技,备受教益,后跟外祖母学外科,获益匪浅,亦聆教四川李长清,领悟颇深。秦子文在返咸途中路遇贵州李万发,知李医理精深,经验丰富,遂拜其为师,习医一年。

    秦子文行医五十余载,对内、外、妇、儿各科,造诣精深,将“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运用于临床,望诊切脉,独具匠心,并善讲究君、臣、佐、使的配合修制,因而驰名遐迩,慕名登门求医者甚多。民国二十九年,湖北省民政厅某员叩门求诊,秦子文察其精神萎靡,举止痴钝,言谈善忘,脉诊为患癫痫,便施以炙药治疗,一月而愈。同年巴东教师丁培元病危求治,症状为面黄肌瘦,气短懒言,心烦意乱,体倦不安,秦子文脉诊为胃有积热,淤滞吐血甚多,后服药调养一月,康复如常。巴东学生周传发因病前来求医,秦子文见其步履艰难,短气乏力,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疾痰不爽,诊断为肺结核,后经中药治疗,五月余而愈。民国三十一年,丁寨魏家堡农民魏清平,由利川贩牛返咸,时值大雨,途经黄金洞时高烧大热,全身隐隐发斑,昏迷不醒,抬至家中已临深夜。患者家属惊慌之余,派人求治于秦子文,他二话没说,即忙赶赴患者家中,切脉施药,察观守治,经服药6天,患者痊愈,全家欢喜,备厚礼重谢,他却分文未取。

    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秦子文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剖历代名医药世家之见解,探医理药性之奥妙,鉴中草药之伪劣,著有《玲珑医鉴》、《中草药考评》、《验谅集锦》等书稿。其《玲珑医鉴》包含药物、方剂、脉学、诊断及内、外、妇、儿等科,内容翔实,讲解透彻,是一部珍贵的医药著述。

    为使其医术后继有人,秦子文先后培养弟子达50余人。在授业中,他以主传医理药性为主,兼授书本理论,教诲弟子务必以医德为上,伦理为先,济世救人为本。授业弟子中成才者甚多,诸如李东轩、秦家悦、杨承久、刘克清等。新中国成立后,这批人相继成为各级医院的业务骨干。

    秦子文常说:“救人之急,济人之危,怜人之孤,悯人之难,治病救人,医有割股之心”。他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终成后世医者楷模。
>>>点击查看《恩施人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