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乌合之众中英版 > 乌合之众中英版目录 > 章节目录 第69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乌合之众中英版 章节目录 第69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教育青年人方面,英国人与美国人明显做得更好。

    英国并没有我们那样多的专业学校。他们的教育不是建立在啃书本上,而是建立在专业课程上。

    比如说,英国的工程师并不是在学校里学出来的,而是在车间里训练出来的。这种办法表明,每个人都能达到他的智力允许他达到的水平。

    如果他是个平庸的人,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他可以成为工人或领班;如果天资不俗的话,他便会成为工程师。与个人前程全取决他在19岁时一次几小时的考试的做法相比,这种办法更民主,对社会的好处也更多。

    在医院、矿山和工厂,在建筑师或律师的办公室里,那些十分年轻便开始学业的学生们,按部就班地经历他们的学徒期。在投入实际工作之前,他们也有机会接受一些一般性的教育过程,也就是说,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框架,可以把他们迅速观察到的东西储存进去,而且他能够利用自己在空闲时间得到的各种各样的技能,逐渐把自己充实成一个全面而健康的人。

    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与学生的才能相适应,发展方向也符合他未来的任务和特定工作的要求,因为这些工作就是他今后要从事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英国和美国的年轻人很快便处在能够尽量发挥自己能力的位置上。他不但成了一个有用的工作者,甚至具备了自我创业的能力;他不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且变成了一部发动机。

    我们不妨看一下笛福的小说主人公鲁宾孙,尽管他只是一个文学形象,却反映了英国教育的成功。当鲁宾孙流落于荒岛上时,他发挥了自己的全部能力,像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那样,白手创立了一番事业,而这正和英美两国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而在制度与此相反的法国,一代又一代人越来越向中国看齐,由此造成的人力浪费还能够接受,然而这种教育制度与实践生活不断脱节的趋势却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从考试、学历、证书和文凭的角度看,坐在学校板凳上啃理论和教科书的时间是有点长得过头了,而且负担过重。采用的方法也糟糕透顶,以至于已经成了一种严重违反自然的、与社会对立的制度。

    为此,我们不妨看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都做了些什么。

    过多地延长实际的学徒期、培养懒汉的寄宿制度,过多的人为的训练和填鸭式教学、繁重的功课,对今后的时代完全没有考虑,对人的职业缺乏安排,对年轻人很快就要投身其中的现实世界装聋作哑,不考虑学生如何适应社会,不考虑人类为保护自己而必须从事的斗争,不教给学生如何保持坚强意志……

    所有必要的准备、所有最重要的学习、那些丰富的常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凡是该赋予年轻人的东西,我们的学校一样也没有教。

    这样看起来,我们的教育不但没有让他们获得生存能力的素质,反而破坏了他们的这种素质。

    正因为该准备的没有准备,才使得我们的年轻人一旦走入社会,进入他的活动领域,就开始遭遇一系列的痛苦与挫折,由此给他造成的创痛久久不能痊愈,有时甚至失去生活的能力。
>>>点击查看《乌合之众中英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