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9章(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章节目录 第79章(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6.3战争之后

    在左宗棠湘军的大力攻伐之下,杭州城的太平军很快被一举击溃,左宗棠名声大盛,获得了当朝的奖励,而胡雪岩也在得到朝廷偿还的粮草枪支欠款外,从中大大地赚到了一笔。而此时的他,并没有为这些收益感到欢欣鼓舞,最让胡雪岩开心的,是他能见到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都安然无恙。

    胡雪岩从十三岁离家,直到二十七岁在钱庄立住脚,才有能力将母亲接到杭州城,胡雪岩一直觉得自己愧对母亲。而妻子陆氏与胡雪岩也是聚少离多,此次遭逢太平军占领杭州,令彼此都非常牵挂。大军破城之时,一家人得以团圆,自然是欢喜无限。

    不过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欢庆团圆,也有人永失亲朋。胡雪岩并没有因自己一家的团圆而忘乎所以,当他看到城中尸横满街,看到到处都是家破人亡的惨剧,心里百感交集。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心怀仁慈的普通人,只不过他这个普通人的能力要比旁人强大许多。因此,胡雪岩决定为杭州城的百姓做一些事。

    胡雪岩找到左宗棠,表示自己愿意为杭州城的百姓尽一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包括对于死去将士的安葬,对太平军余部的安抚,以及赈济灾民等,而所有这些事并不需要朝廷出一分钱,全部由他自己负担。

    这种秉持仁厚之心而发出的善举,自然获得了左宗棠的支持,他对于胡雪岩的行为大加赞赏。胡雪岩所提出的义葬请求却不止包括了湘军和普通百姓,还包括死去的太平军将士。因为在他的眼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就算他们在活着时使命不同,但此时的他们却都是一具尸体,遗留在那里不仅令见闻者感到伤心害怕,还可能会引起瘟疫。

    对此,有人曾经向左宗棠举报说:胡家在杭州城中和太平军多有瓜葛,他们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也是因为太平军的照顾。现在胡雪岩想要义葬阵亡将士,其实并不是为了杭州百姓,而是出于一己私愿,他其实是想安葬那些曾经有过交情的太平军首领而已。

    这种中伤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对胡雪岩而言都是伤害。幸好左宗棠是一个理智且明察秋毫的人,他深知胡雪岩为人宽厚仁慈,做这件事的初衷一定不是出于私利。而那些死去的太平军得到安葬,其实也能抚慰人心。所以他告诉周围的人:打仗的时候针锋相对,是各为其主;而死后不管是谁,都应该获得安葬。胡雪岩有善心,我们应该支持才是,难道有谁愿意看到杭州城尸横遍野吗?

    在左宗棠的支持之下,义葬进行得很顺利。原本已是人心惶惶的百姓,看到有人主动收葬也都愿意帮忙。胡雪岩在义葬的同时,还打开粮仓,请人为百姓施粥施米。经历了战争创伤的杭州百姓因为胡雪岩的义举而得到了安抚,纷纷拖家带口来领取粥和米,因此而活下来的人不计其数,也算是胡雪岩所积的福缘。

    刚刚平定的太平军,虽然已经失去了杭州的主导权,四散溃逃。但胡雪岩深知这些人都散布在各个街巷村落之中,因他们本身是平民出身,眼见大势不再,只好躲起来,再做回平民。但就当前的局势来说,他们却是世道太平的隐患。按照律例,太平军的余党都要受到追捕和惩处,轻则流放重则斩首。总而言之,清政府不会给太平军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可胡雪岩却在这个时候恳请左宗棠放弃对太平军残部的追剿。当初投奔太平军的那些百姓,很多都是迫于生计,其实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明白为何要战。如今兵败,他们自然会另谋生路,决计不会再跟太平军有任何瓜葛了。若他们想做回一介平民,而朝廷却步步紧逼,不给他们这个机会,那他们就只能被动抵抗了。这样一来,就算他们已不成气候,也难免会引起骚动,反而让局势更加不能稳定。

    对于这一解释,左宗棠也表示认同,不过为了宣示军威,他也不在乎可能会引起的骚动,而胡雪岩另一番高论却促使左宗棠立即决定不再追究溃散的太平军。胡雪岩告诉左宗棠:现在太平军手中持有大量的金银财产,不管是将官还是士兵,都趁乱为自己攫取了不少的好处。这些钱在太平军的手中,他们不敢轻易花销,也很难被官府追缴上来。倘若官府可以出示告示招抚他们,讲明自首的人可以自行选择坐牢或是罚款,那么太平军余党必然会纷纷前来缴纳罚款。如此一来,不仅太平军的财产可以回收,而没钱可用的太平军残部也就丧失了兴风作浪的能力。

    左宗棠对这一建议倒是十分欣赏,很快便下达了命令,表示只要太平军残部能主动缴纳罚款,便可免受牢狱之灾。果然,多数的余党都选择交罚款赎罪的方式,令官府不费吹灰之力便收缴了大批的资金。而胡雪岩也没有白忙一场,左宗棠所收缴的银两自然都存到了他的阜康钱庄,可谓公私两便。

    以一己之力造福一方百姓,是胡雪岩一直以来的心愿,在他拥有这种能力之后,心愿便日渐达成,成为人们口中的“胡大先生”、“胡大善人”。中国人自古便有积德行善的好习惯,而很多人的行善行为并不能大范围地影响别人,胡雪岩的所为正是“种善因,得善果”,强烈的责任心以及感恩之心,令他
>>>点击查看《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