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67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章节目录 第67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4.2活广告

    胡雪岩的智慧并不局限于如何做无本万利的生意,而在于如何做长久的生意。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商人的财富积累不在一时,应为一世甚至世世代代。生意也应该是可持续发展,具有延续性的,这就需要商人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1875年,光绪登基的第一年。胡雪岩趁着新帝登基的气象,为自己的药店胡庆余堂做起了宣传。他的宣传方式不只是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更多是通过营造口碑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他先是在出入杭州的码头安排了几个药店伙计,身上穿着印有胡庆余堂字样的衣服,免费为出入杭州的外地人赠药。所赠之药,皆是胡庆余堂的招牌药,像用来防止瘟气入体的避瘟丹等药物。

    这样一来,不光是杭州人知道了“胡大善人”的名号,来往的外地人也都知道了杭州的胡庆余堂是个有信誉、讲诚信的药店。久而久之,胡庆余堂在外地人的口耳相传下,冲出了杭州,走向了全国。再加上报纸广告的力量,胡庆余堂真正做到了名扬四海。

    这就是胡雪岩的经商智慧,他知道自己把自己的药店吹得天花乱坠无济于事,只有客户将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的事情奔走相告于身边的人,才会起到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效果。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胡雪岩药店的名声已经传到千里之外,所得的盈利也完全弥补了初期施医赠药的宣传费用。

    1880年,胡庆余堂的累计资金已达两百八十万两,并获得了“江南药王”的称号。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叫“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形象地体现了胡庆余堂的地位和势力。

    这种口碑式宣传的活广告,不单纯包括在市场上的努力,还包括胡雪岩在官场上的努力。对于胡雪岩而言,得到朝廷的褒奖,也是一种口碑式的宣传。于是他为战争提供了许多资助,向洋人贷款、购买武器等。而且为甘肃、山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因战争而饱受伤害的灾民,捐助了十几万两白银。

    这些投资终究没有白费。1878年,左宗棠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名为《道员胡光墉请破格奖附片》的奏折,里边罗列了胡雪岩为朝廷所做的贡献,并大肆渲染了胡雪岩为人的忠肝义胆和对朝廷的一片赤诚。

    果然,左宗棠的力举,为胡雪岩赢得了朝廷的厚爱。皇帝钦赐胡雪岩黄马褂,而且准他在紫禁城骑马。按照清廷制度,只有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皇帝的贴身侍卫,才有资格获得这样的荣誉。就连左宗棠,都是在收复杭州后,才被赏赐了一件黄马褂。

    胡雪岩名声已通天,在民间更是备受关注。获此殊荣后,他的宅院前多了一座门楼,代表着皇威浩荡,也标志着胡雪岩不可同日而语的尊贵身份。在这座门楼前,所有达官贵人都要下轿步行。毫不夸张地说,这座门楼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胡雪岩的广告牌,是他最想看到的生意的保证。

    要说想借助朝廷的力量来为自己赚名声,胡雪岩很早就开始行动。1860年,胡雪岩的钱庄稳定后,他就捐了个道员的虚职,当然这其中少不了王有龄的规劝和引导。几年之后,胡雪岩被擢升为江西试用道。1866年,左宗棠为了提拔胡雪岩,向朝廷递交《克复严州等县城及援皖援江原保名清单》,建议朝廷将胡雪岩升为福建补用道兼按察使,获得批准。

    西征结束之后,胡雪岩又因支持西征而获得朝廷给予的布政司衔,以及“三代封典”。胡雪岩亦官亦商的身份,让他的财富源源不断流进门来。

    不可否认,胡雪岩在官场的步步高升,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作为一个商人,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意长久发展下去。事实也证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有了朝廷给的荣誉在身,他做生意的信誉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
>>>点击查看《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