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63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章节目录 第63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3.4把握机会

    胡雪岩在机会面前的表现,堪称完美。从跟随蒋老板,到最后成为阜康钱庄的主人,他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把握机会的重要性。正如他告诫身边人那样:“一个人如果要有成就,一半靠本事,一半靠机会”。但是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也是一种本事。

    左宗棠收复杭州,于朝廷有功,于百姓有恩,在官场扶摇直上。胡雪岩有心背靠这棵大树,这就需要他一定程度的付出。左宗棠跟王有龄不同,王有龄是胡雪岩的莫逆之交,二人从年轻时就相识,王有龄将胡雪岩视为知己和得力助手,而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帮助也更多是出自朋友之情。但左宗棠是个耿直而又敏感的人,且位高权重,胡雪岩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付出也要比从前更多,代价自然也要更大。

    在辅佐左宗棠的岁月里,胡雪岩要竭尽全力博得其信任,同时也要满足自己的利益,这就需要他在机会面前表现得更为敏捷。

    太平军是清政府的一块恶疾,也是左宗棠的一块心病。尽管收复了杭州,但太平军依旧活跃在其他地区,要想将太平军完全镇压,除了千军万马,还必须有大量的钱财做后盾。不管是兴办船厂,还是发放军饷,都需要真金白银的堆砌。可对于千疮百孔的杭州而言,钱库空虚,只剩下一个空壳。

    要钱,只能借助当地富商的力量。于是左宗棠第一时间找到了胡雪岩,问他能不能解决财务问题。胡雪岩先是一个商人,而后是一个爱国的人,他并不能解决所有跟钱有关的事情,只是他善于发掘和把握机会。修造船厂,发放军饷,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无底深渊。胡雪岩也有心帮助左宗棠,可是如果将自己置身于深渊之中,很快就会被拖垮。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向洋人贷款。

    就当时的大清律例而言,不允许个人以政府的名义向洋人贷款。左宗棠当然知道这点,因此在胡雪岩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朝廷不会批准”。

    不过好在胡雪岩是个善于发掘机会的人,或者说他是个能找准时机的人。他认为此时的清政府一切以军事为主,镇压太平军无疑是眼下最重要的军事。以军事要求为理由,朝廷一定会慎重考虑。更何况申请向洋人贷款的是左宗棠,一个手握重兵的功臣,朝廷对他的信任溢于言表。以左宗棠在朝廷的位置,他的要求多半会引起重视。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洋人的态度。太平天国占据着物产丰富的东南一带,严重影响了洋人在那里的利益。如今清政府决心镇压,洋人自然愿意出手相助。只要说服洋人主动帮助,料想朝廷也不会轻易拒绝。

    在这些前提下,向洋人贷款,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这就是胡雪岩看到的时机。左宗棠听了胡雪岩的一番解释,心里也多了几成把握。结果正如胡雪岩所料,朝廷批准了左宗棠的申请,由他代表政府向洋人贷款,所贷款项皆要用在军需、军务上。

    能看到并抓住一个机会,就可以扭转乾坤。如果不是胡雪岩看到了一个能向洋人贷款的时机,那么左宗棠将会把财务压力转嫁到他的身上。如若真是如此,那胡雪岩就会面临着更大的难题。这正像柏拉图所说“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
>>>点击查看《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