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45章(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章节目录 第45章(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9.3荣华并非福分

    曾国藩为官数十年,深知官场及人心之险恶,对于封建社会的士子而言,他们要想有所作为就只能寄希望于学而优则仕,期望可以通过获得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权力的获得也需要付出代价,首当其冲便是自由,要为朝廷效力就必须拿出自己的身家性命作为筹码,否则也不能换取当权者的信任。韩非子有一篇《伏虎于匣》让曾国藩深有感触:原本野性十足的猛虎,在深山之中可以称王称霸过着自由的生活,但他们一旦被装进笼子里,就只能摇尾乞怜,以期获得人类的同情来维生。自己通过读书成为权贵,其实也好似老虎进了笼子一样。

    深谙官场规则的曾国藩对于荣华富贵向来看得非常淡薄,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正是使人走向深渊的诱饵,多少人为了荣华富贵而丧命,又有多少人因为贪图享乐而前功尽弃。认定荣华富贵并不是福分,曾国藩将这一理念也传递给自己的子弟和兄弟,正是通过这一认识,也让他们可以保全性命。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跟随着他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在剿灭太平军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一个这么突出的弟弟固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他可以帮助曾国藩做很多事,然而清廷政府眼看着曾氏兄弟逐渐发展壮大,却慢慢不安起来。在攻陷天京的战役中,曾国藩一家不仅出力而且出人,死伤数名骨肉。曾国荃看到自己的亲人战死,内心十分悲痛,他性格耿直,认为清政府一定会嘉奖曾家舍身为国的精神,在战争胜利之后对自己封官加爵。

    然而清政府统治者所想的并不一样。与曾国藩的老练沉稳不同,曾国荃性格直率,因为并没有读多少书,做事非常鲁莽,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想法,有些急功近利。这一特点在军中广为流传,大家都知道曾九是一个急脾气,加上其兄长曾国藩的地位权势,也没有多少人敢惹他。在李秀成被处死之后,曾国荃等着清廷加赏自己,谁料却接到一番谕旨,要求他立刻离开军营,到浙江担任巡抚一职。

    在大功告成之日忽然抽身,让曾国荃很不能理解,而且他认为自己的功绩足以换取总督的职位,清廷却只让他任浙江巡抚,未免有些委屈。他对哥哥曾国藩大肆抱怨,认为朝廷亏待自己,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荣华富贵都变得不可企及。而曾国藩却告诉他:“荣华并不是福分,我们冲锋陷阵只是为了保家国平安,并不是为博取那一点点的富贵,既然朝廷有这样的命令,你就应该遵守。”

    曾国荃咽不下这口气,一直不愿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曾国藩只好捏造了一个病情申报给朝廷,声明是因为曾国荃身体染病所以不能到任,请求朝廷恩准他回家休养。在舆论和统治者都非常关注的时刻,曾国荃并没有跳出来公开反对,而是由曾国藩为其告病,这也正符合了朝廷的心思,于是很快就通过了这一奏折,还赏赐给曾国荃六两人参滋补身体,以示关怀。

    在曾国藩的眼中,平安远比富贵要来得重要,他之所以如此忍让也是韬光养晦之计,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永久地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在移师江宁的时候,曾国荃依旧不能理解曾国藩的做法,践行宴上大肆地抱怨哥哥不为自己出头做主,令曾国藩非常尴尬。为了安慰他,曾国藩于弟弟四十一岁生日的时候亲笔撰写了十二首绝句,让赵烈文送给他。当曾国荃看到“刮骨箭瘀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一句时,忍不住放声大哭。原来曾国藩并不是不理解他的付出,在整场战役之中曾国荃出生入死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伤痕,曾国藩都铭记在心,而曾国荃也终于肯相信曾国藩这么做是为了自己好。没过几天,曾国荃带着满腹的委屈返回湖南,按照曾国藩的要求不再向朝廷提出任何异议。

    在多年征战之后回乡,本是一个修身的大好机会,可曾国藩知道曾国荃个性不安寂寞,心中又怀有不甘,就算是回乡修养也肯定会不断流露对朝廷的怨恨,朝廷对于自己的牵制也一定会激怒曾国荃说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所以,他对曾国荃百般叮嘱,要求他不能轻易答应任何人关于出山的邀请,在时局还不是很明朗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引火上身。

    1865年4月,曾国荃已经回乡修养半年了,他逐渐有些耐不住,一心想重回京都辅助哥哥做一番事业。曾国藩了解到他的意愿之后,立刻修书给他,告诉曾国荃:“我身边那些有见识的朋友以及那些爱护你的朋友,都认为弟弟此时应该暂时缓一缓,不要着急出山,而我的意见也希望弟弟可以借此机会好好休养身体,在家闭门三年,然后再寻找机会担当天下大任。”三年的时间并不短,当时才刚刚过四十岁的曾国荃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自然不甘这么虚度三年时光,曾国藩便对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身养性的要求,希望曾国荃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充实自己,改变自己的脾性,为做大事业做好准备。

    为了让曾国荃可以安心休养、不生事端,曾国藩为他指点了三个方向:其一要修身养性,其二要补充奏议之学,其三要增强自身素养,遍读文史。这三个要求具体针对了曾国荃本身的一些缺点,他认为曾国荃平时就喜欢打抱不平,对于大家都
>>>点击查看《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