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9章(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章节目录 第39章(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八章保持谦卑,有容乃大

    不管在什么场合,竞争都是难免的,如果总是将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以别人的强弱来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到头来就会发现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丝毫的进步。争强好胜固然是一个人自强上进的表现,但只有摆好了自强的出发点,才能真正对自己有所帮助。容人所长,补己之短,对于成功路上所遇到的坎坷是一种补充,换一个角度,就可以让竞争变成帮助,又何乐而不为呢?

    8.1欲成大事先低头

    在晚清时代,虽然官场凋零,很多人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出仕,并没有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但依然出现了几位名臣,其中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与曾国藩有密切的联系。

    李鸿章和曾国藩之间渊源颇为深厚,李鸿章对曾国藩也非常敬重。因为李鸿章的父亲和曾国藩属于同年,两人同是戊戌年间的进士,而曾国藩最为看重同事关系,每到逢年过节,他都会亲自去拜访李鸿章的父亲,从而与李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李父对于曾国藩的才学也非常欣赏,在李鸿章入朝为官之后,便常教导他要多向曾国藩请教为官之道,并让他与哥哥一起投奔在曾国藩的门下,学习八股文和“义理经世之学”。在曾府学习期间,李鸿章得到了曾国藩的悉心教导。后来,他也参加了科举考试,虽然没有高中,但对曾国藩还是心怀感激。

    在太平军大肆扩张的时候,李鸿章也曾经离开曾府,前往安徽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通过参与战争,李鸿章认识到了战场和书本的大不同,在战场上,每一个抉择都有可能导致自己粉身碎骨。由于没有太多的经验,李鸿章在安徽总是被动挨打,他搞不清自己究竟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总是遭遇失败。没有多久,李鸿章就放弃了安徽团练的职务,愤然离开了安徽。这一段时间,因为受到的打击过于频繁,致使他变得颓废潦倒,常常用“书剑飘零旧酒徒”来自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忽然想起了老师曾国藩,当时的曾国藩手握重兵,是朝廷的宠臣,如果可以得到他的提携,自己很有可能东山再起。于是,李鸿章决定投奔曾国藩。

    李鸿章眼里的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和蔼的长辈,他平易近人,总是耐心地教导大家,而且做事谦虚谨慎,说话也温文尔雅。这一印象是李鸿章当年在曾府学习时留存的。但此时来投奔曾府,却隐隐感觉曾国藩与当年有些不一样了。

    到了曾府之后,李鸿章没能立刻见到曾国藩,而是被安排住下来,很长时间曾国藩都以公务繁忙为借口,不接见他。受到如此冷遇,李鸿章感到非常郁闷,但又无可奈何,只好一直等下去。好不容易等到曾国藩的近侍前来传唤,李鸿章急忙满怀期待地去参见。

    到了曾国藩的内室,李鸿章见曾国藩正在洗脚,丝毫没有将他放在眼中。在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子们眼中,洗脚的时候是不能接见客人的,因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其中充满了对客人的鄙夷。李鸿章眼见此情此景,深觉自己受到了侮辱,年少气盛的他脸色铁青,但碍于曾国藩的身份地位也不敢爆发出来,只好强忍着心头的怒气寒暄了几句,而曾国藩则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爱答不理。最终李鸿章只好起身告辞了。

    满腹怨恨的李鸿章回到自己的房中,本来想舒缓一下情绪,却看到下人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忙上前询问,才被告知:曾大人有令,不许再收留您了。此时李鸿章怒不可遏,他对于自己的出身、学问等向来自傲,从未有人如此对待过他。气愤的李鸿章看到曾国藩这么不留情面,便立刻牵起马要离开曾府。

    落魄飘零的李鸿章其实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更何况此时已经入夜,他一面气恼曾国藩如此对待自己,一面感叹自己的失意,对前途也深感渺茫。当他牵马到了城门的时候,忽然看见曾国藩的近侍正在那里等着他,并一再延请他回去见曾国藩,向他辞行。仅管心中有百般不情愿,李鸿章还是想到他和自己毕竟有师生名分,不能就此不辞而别,于是跟着近侍又回到曾府。

    这一次重回到曾府和上次大不相同,只见门口张灯结彩,大门洞开,曾国藩站在门口欢迎李鸿章的到来。大感诧异的李鸿章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急忙向曾国藩请教,曾国藩告诉他:你自从做了官之后,就开始骄傲了,总是不把别人放在眼中,在安徽的时候一直兵败,据我看来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先要戒除自己的傲气,因为傲气不能帮你成就任何事,只会让你双眼蒙蔽看不到正确的道路。这一次你来投奔我,一定不是为了一餐一饭,而是为了更为长久的打算,但想要有好的前途,就必须先丢弃你的傲气,欲成大事先低头。所以我这么对待你,让你不断受到冷遇,就是为了杀一杀你的傲气,灭一灭你的威风,让你记得做人先要有气量,然后才能成功。

    李鸿章听了这一番教诲,深受震动,而自己在遭受冷遇时的满腹埋怨也顿时烟消云散。他羞愧不已,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恩师的教诲,从此也将欲成大事先低头记在心上。此后,在曾国藩的推荐之下,李鸿章又担任了湘军的重要职务,指挥湘军参与了多
>>>点击查看《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