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5章(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章节目录 第35章(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7.2用人先要识人

    在求才方面,曾国藩拼尽全力,但他身居官场多年,对于清政府的官场现状以及人性优劣都深有感悟,所以在求才的同时对于选才也非常慎重。在传统的人才观中,往往会强调“唯才是举”,认为只要一个人有可用之处,便可以称为人才,应该委以重任。而曾国藩却不这么认为,他在选用人才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一套标准。

    曾国藩说:“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可见在他的眼中,一个人有才华固然是可喜的,但曾国藩更看重他的“操守”,更看重一个人是否实干而不是纸上谈兵。在秉持这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曾国藩还制订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才选定标准。

    “忠义”是曾国藩选才的首要标准。在统领湘军抵抗太平军时,曾国藩深刻认识到忠义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官员,他所认定的“忠义”便是誓死效忠清廷,自觉地维护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对于封建统治秩序忠诚不二。同时,对于正与自己对抗的农民起义军要有顽抗到底的意志。这是时代局限性的影响之下所产生的认识,曾国藩作为清政府任命的官员,从小接受儒家忠君思想的熏陶,有这样的意识标准无可厚非。而他认为一个忠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对于这四条标准,曾国藩也有详细的解释:“所谓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不公不明,则诸勇必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具备勤奋公正的良好品德是在湘军之中立足的最根本要义,有了这一品德素养才能让大家信服。而对于冲锋陷阵的将士们来说,“不怕死”是最基本的,为了自己的功名而战的人,往往会畏首畏尾,因为他的目标并不是拯救战火中的百姓,而是成就自己的私利。第四条“耐受得辛苦”,是因为曾国藩认为“身体羸弱者,过劳则疾;精神匮之,久用则散”。在军队之中具备良好的身体素养确实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曾国藩认为“此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缺其一,万不可带勇,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具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对于在军队之中要起到表率作用的湘军将领,曾国藩将这四条归结为“忠义血性”,并以此作为考量标准,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动军队效忠朝廷,而依照这一标准所组建的湘军,不仅镇压了农民起义,而且使清政府军队之中的腐败风气有了很大程度的扭转。

    “朴实”是曾国藩选才的第二标准。从一个京官进入军队体系之中,曾国藩具备着文人的敏锐眼光,他仔细观察当时清廷军队,在绿营兵等组织之中发现很多问题。官气深重而且投机取巧,人人都迎合着钻营的腐败风气,让绿营军一点战斗力都没有。曾国藩沉痛地在日记中写道:“国家养绿营兵五十余万,二百年来所费何可胜计!今大难之起,无一兵足供一战之用,实以官气太重,以窍太多,漓朴散淳,其意蔼然。”对待这种风气,必须要采用和他们相反的人,才能纠正过来。因此,曾国藩在选人的时候非常注重将领身上所具备的淳朴之气,只有那些不会为腐败风气所影响的人,才能切断这一风气的延续。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曾国藩还设立了专门的规定,要求入营已久的绿营兵和守备以上的绿营军官都不能再做任命,因为这种人身上“官气”已经深染。对于那些脚踏实地、不浮夸、不伪饰的人,曾国藩则加以重用,让这些“朴实之人”可以大行其道,此举也令军队的战斗力获得了大幅提升。

    “坚忍”是曾国藩选才的第三条标准。虽然出身于文人,以一介儒生的身份扛起了军队大旗,但深谙史书的曾国藩对于行军打仗之中的辛苦也非常了解,他知道行军是一件备加艰辛的事情,如果没有坚忍耐劳的品质,就很难在军中生存,又何谈建立功绩。“立坚忍不拔之志,卒能练成劲旅,数年坎坷艰辛,当成败绝断之处,持孤注以争命,当危难震撼之际,每百折而回。”在艰苦的环境之中,有矢志不移的勇气至为重要,曾国藩操练湘军多年,期望着依靠他们实现自己“澄清天下”的志向,在“成败”、“危难”之际,想要让湘军勇往直前,一个具备坚忍不拔勇气的将领便是决定因素,百折不回的品质可以让他实现重整河山的志愿。

    有了这样一套有别于以往古代兵家的选才方法,曾国藩做到了不拘一格,他所选用的将才不限出身,更不限所学。只要一个人具备着忠君爱国的品质,只要他品性朴实,无不良作风,只要他在困难艰险之中无畏前行,都可以成为湘军之中的杰出人物。因此,在湘军里,有很多从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将领,也有很多投笔从戎的将领,这些人并没有削减军队的战斗力,反而让湘军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在湘军的建设上取得卓越成就的曾国藩还将自己独特的选才眼光扩展开来,选择更多的有用之人来为国家服务,这其中所采取的很多原则只在他自己的脑海之中,并不会作为公开的选拔标准,却时刻影响着曾国藩的判断。

    其一,对于那些表现欲过强的人,不可久用。曾国藩深深反感那些过于想要表
>>>点击查看《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