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9章(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章节目录 第19章(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四章刚柔并用,审时度势

    天地之道,刚柔并用,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事情都有刚柔不同的两方面,任意一方都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因此有智慧的人往往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做好取舍,掌握好自己的度,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圆融地通行于不同的力量之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凡事都不求极致,留下余地,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游刃有余。

    4.1委婉圆柔达成目的

    天地之道,刚柔并用,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事情都有刚柔不同的两方面,任意一方都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因此有智慧的人往往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做好取舍,掌握好自己的度,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圆融地通行于不同的力量之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凡事都不求极致,留下余地,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游刃有余。

    曾国藩对于刚柔并济的做人之道深有体会,他所处的环境中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同僚,更要时时刻刻小心地应付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因为他掌握着生杀大权,随时都可以让伴君者灰飞烟灭。之所以处于这种境地的曾国藩仕途依旧平坦,正是因为他掌握好了与帝王相处的度。

    咸丰年间,曾国藩曾经居丧在家,这一阶段他获得了难得的清净,可以耐心地思考很多问题,让他贯彻了很多从前不明的智慧。而在这一时期他也犯过一个大错误,差点让自己一生的前途都断送掉,那便是他主动伸手向朝廷要官。此事令清廷的统治者大为光火,认为曾国藩野心外露,幸而他自己也很快意识到了此举已经越界,因此及时挽回,才得以保住了自己的仕途。

    此事之后,曾国藩一直都深刻地反省自己,经常拿此事来提醒自己一定要掌控好做事的度。至晚年时,他更是深刻检讨了自己当时的“不知进退”,以警醒后人。从这件事上,曾国藩顿悟到:“有求于上,应委婉而言”,他明白统治者并不喜欢官员们主动要求,因为这种要求不仅侵犯到了他们的权威,而且在无形之中夸赞了自己的功绩,形成对于清廷的影响。要想“颇得实惠,步步高升”,掌握好行事的度便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长期的总结之后,曾国藩对于自己和统治者之间的相处之道提出了四条铁律,这也是他的处世经中针对上级领导的基本态度。生杀予夺的皇帝在曾国藩面前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即便曾国藩是难得的将帅之才,有平乱之功,也依旧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因此,曾国藩与皇帝相处的第一态度便是逆来顺受,不管皇帝有任何的责怪,哪怕是误判,都要秉持着恭敬听从的态度,令统治者感受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尊重,从而减轻对于曾国藩的猜忌。

    作为最高统治者,尤其是身处风云突变的乱世,清廷最担心的便是手握重兵的将帅有二心。曾国藩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就算是他权倾一时,属下拥立之心明显,他都没有想过要有越雷池之举,因此他对清廷的态度之二便是:誓死效忠。不管在任何情况之下,曾国藩都在表露自己的忠心,以剔除统治者对自己的不信任。因为他知道一旦统治者的信任消除,任何的职权与荣华也都会随之而去。朝廷可以忍受一个没有才能、没有品德的官员,而绝对不能忍受一个野心勃勃的官员,效忠是作为臣子的最大原则,也是统治者最为在意的原则。

    官场风云诡谲,就算曾国藩对朝廷忠贞不二,对统治者言听计从,也难免会受到一些人的攻击。耿直之士最难忍受的便是一片忠心被无视,而曾国藩却将这种无奈当做是自己为官必须经历的一个部分,不改初衷地认真对待。在他实在无奈之时,便拿出“缓”与“拖”作为应对之策,这也是他对待清廷统治者的第三个基本态度。用“缓”来争取时间,用“拖”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让统治者可以醒悟过来,而曾国藩却可以保全他的原则,不违初衷,又不会与朝廷形成两立之势。

    为官但求富贵,是很多人走上仕途的愿望,曾国藩虽然有经世之才,也会有所欲求。因求官而惹恼朝廷,是他过于袒露心愿而招致的灾祸,此后的曾国藩逐渐改变了策略,让自己的要求得以满足的同时又不会引起统治者反感,因为他做到了“委婉”二字,这也是曾国藩与统治者相处之道的第四条。

    以“委婉”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向朝廷提出要求,需要掌握好言辞与行为的度,尽量避免正面提出要求,而以旁敲侧击的方式来提出愿望,则既能实现目的又能保全彼此体面。

    1857年,原属于曾国藩部下的李续宾、杨岳斌统帅着湘军的水陆师,增援湖北胡林翼获得大胜。曾国藩来到九江劳师之后,认为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应该重新归属回自己调度,同时湘军在战争中也有损耗,朝廷理应给予犒赏。同年一月,曾国藩向朝廷撰写奏章,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愿望。

    在奏章中,曾国藩并未明确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重点说明了三点:其一,他反复强调了李续宾、杨岳斌所统领的水陆师来到湖北的原因,是因为胡林翼告急,自己急人所急,才派遣了部下率军支援。李、杨二人所
>>>点击查看《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