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5章(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 章节目录 第15章(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3.2用诚心来对待别人

    在曾国藩的人际交往原则之中,“诚”是最关键的一个字,他能够获得诸多同僚及前辈的支持,正是得益于此。

    刚刚开始办团练的时候,曾国藩本人的实力其实并不强,手中所拥有的权限也非常有限。当时的他几乎没有一兵一勇,更别提自己的根据地了。虽然通过各种途径,曾国藩已经到了京城,做了京官,又和当朝的不少大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获得了不少人的赞赏,但实际上他并非手握实权。在遍地官僚的京城,曾国藩其实和普通的乡绅并无大的区别,此刻他只不过是一个混迹于官场而不被人重视的游客罢了。

    可是在当时的湖南,招兵练勇已然形成了一股风气,各路英雄也都大显身手,意图为自己博得一方天地。已经形成气候的有江忠源所组建的楚勇,以及罗泽南所组建的湘勇和王鑫所组建的湘勇,这三股势力分别有自己的地盘和功绩,也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江忠源所率领的楚勇曾经出境到广西,创造了著名的蓑衣渡战役,从此扬名。后来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楚勇还参与了保卫长沙、转战江西的战役,均立有战功。但即便如此,曾国藩还是徒手成为了这些人的领袖,在精神上统领着楚勇和湘勇,对于各个部队的行动做着协调指挥,这正是因为他做人做事原则分明,以诚心待人,以宽恕容人,以超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江忠源等人的信任。

    所谓“诚恕加天下,则群伦影从”,曾国藩能够让这样一些手握重兵的豪杰归属到自己旗下,除了保国安民、立志杀敌的一致目标之外,对于曾国藩的尊敬更使他们心无芥蒂。曾国藩曾经说: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他在与罗泽南等人来往时,并没有拿出朝廷架势来压人,更不会摆出高姿态来指使别人,而是以诚意来感动别人。这种凝聚力让湘勇和楚勇都能够为曾国藩所用而无怨无悔。在后期的家书之中,他也曾就此对曾国荃提出谆谆教诲:“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长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个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谅。”能够让众人信服,曾国藩所凭借的并非权势,而是“虚心”与“诚心”这两个法宝,诚心可以让他克服困难,最终获得别人的认可;而虚心则使他保持清醒,最终与别人达成共识。

    统领楚勇和湘勇的江忠源、罗泽南等至死都追随着曾国藩,而王鑫则因为一些其他原因,与曾国藩关系破裂。在江忠源战死之后,他的部队由刘长佐和萧启江接领;罗泽南战死之后,部队由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沣接领。军事权力的过渡往往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关联的各种平衡都会被打破并重建,而湘勇、楚勇与曾国藩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在此次变动中有丝毫的改变。刘长佐、李续宾等人依旧保持了对曾国藩的信任,接受他的协调统领,在战役之中任其指挥调度。足见曾国藩“虚心”、“诚心”之举所产生的影响力远不止当时的统领,更让其继任者产生了深度的认同。如果说他们的聚集是由于都是湘籍军事力量,那么随着实力的不断发展,一些非湘籍将领的归顺则更能说明曾国藩的魅力。满族人塔布齐、蒙古人多隆阿以及河南人李孟群也都陆续来到曾国藩的周围,成为心甘情愿为其所用的军事力量。其后,广东人褚汝航以及四川人鲍超、福建人沈葆桢也都率领自己的部队,加入了湘军的队伍,与之相呼应共克敌军。

    以“诚”为原则的处世准则不仅体现在曾国藩筹建湘勇的过程之中,他在京城为官时也将这一原则广泛应用,在官场之上获得了认可。他认为:我以诚心来对待别人,别人才有可能以诚心来对待我,即使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上,别人不以诚待我,也必定会引来周围的人对他的谴责。曾国藩对于国人的民族性具备着虔诚的信任,这与他长期以来受到的儒家文化熏陶有极大的关系,同时也与他自己本性相通,正是因为他天性淳厚才坚信“以诚换诚”的人际交往原则。

    那些不能以诚待人的人,在曾国藩的身边也层出不穷,但他们的出现丝毫没有影响曾国藩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认为以权术来压制别人,以盛气来凌虐别人,以私见来偏袒别人,纵然会因为一时的情势而获得成功,但这种人必然是走不远的。从长期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因为权术而获得赞誉,只有幡然悔悟,才能逃离被唾弃的命运。

    洞悉世情的曾国藩教育自己的弟弟说:“管子云:斗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人手以概之。”建立起这种朴素而鲜明的道德准则,正来自于他对于史实的分析与感悟,他列举了很多“人满天概”的例子:“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这种通过自身的感悟而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催人猛省,通过曾国藩的分享,让他的弟弟及后人也都得到了启示。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曾国藩,一生都在推崇着儒道,他不仅以诚心来取得别人的诚意,更要求自己以“恕”待人,以宽容豁达的心胸来迎接整个世界。《论语》中曾经提到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点击查看《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