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目录 > 章节目录 第99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章节目录 第99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何才能摆脱“狄德罗效应”的摆布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他的处理方式。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他想了想,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1.抛弃过度炫耀的心理

    有一个用来形容奢侈消费心理的经济学名词叫作炫耀性消费,说得通俗点就是面子消费、身份消费——为面子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多于一般同类商品几倍的价钱。

    为面子而消费的习惯,在很多人身上存在着。有的人觉得不买车没有面子,即使不是十分需要,也贷款买辆车,终于跨入有车一族,说起来这是有面子的事。可是,每月为没有太大用处的汽车还银行贷款,却为自己增加了较重的经济负担。

    也就是说,如果奢侈消费行为和经济实力并不相称,就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那么买名牌买大件之前要考虑清楚。

    一位年轻的小白领,“壮门面”的宝贝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LV(路易·威登)白色挎包,这个挎包还是出差到香港时买的。买这个包时,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元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公司里的女同事,眼睛都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挎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

    和她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和富豪相比,这些“青年骨干”买奢侈品的时候要咬牙跺脚,咬牙跺脚之后可能还要半个月勒紧裤腰带。既然财力不济,为何还如此在意奢侈消费?专家研究的结果是:高密度的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所以,需要提醒人们的是,要避免炫耀性消费。你买一件东西的时候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能不能买得起,还要衡量这个东西的费用自己是不是可以比较轻松地承担。奢侈品消费可以提高生活品质不假,那些世界名牌形形色色的包包、鞋子、衣服确实诱人,但如果因为买这些产品使你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下降,就得不偿失了。

    可以说,在金钱文化的主导下,炫耀性消费已经遍及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它的表现形式也是无所不有。现在,炫耀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我们总喜欢在别人面前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可是,我们必须明白炫耀是一种肤浅的表现,而且炫耀过度的话,只会让别人嘲笑自己,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我们要抛弃过度炫耀的心理,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有一位富翁说:“其实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小说里写得那么奢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舒适即可,杜绝奢侈。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这些奢侈品消耗掉。”

    对于那些不惜吃糠咽菜、节衣缩食以博一个奢侈品LOGO随身而行的小白领,我们当然应该一语喝醒梦中人。看看在我们身边,物质的奢侈消费已经很多很多,精神的奢侈消费还太少太少。一掷千金买名表、开名车的人有的是,舍得花钱读好书、看好戏的又有多少呢?

    2.绝不会为了面子“装阔”
>>>点击查看《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