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5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章节目录 第75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找到储蓄的窍门

    储蓄和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财理念,储蓄仅仅能获得平均的无风险的时间价值的报酬,而投资可以获得超过时间价值的风险报酬,可以获得更多的超过平均收益水平的价值。当然,可能为此要承担风险,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把钱存入银行不如用来投资更能赚钱。

    储蓄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财富,所以最好不要轻易动用存款,基于这种考虑,以存定期为最好,活期存款是为了家庭应急用的,存上3~6个月的生活费用就行了,其余存定期。

    另外,到银行去存钱,存得是否得当,这里面也大有学问。例如存定期与买国债每年有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差价,有些人就不太动脑子去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每个月以复利计算之下,10万元的存款,4年后就会相差6000元左右的利息,当然存款金额愈大,差额也就愈大。

    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表示将会限制你的赚钱能力。正好相反,当你应用这项法则后,不仅能把你所赚的钱有系统地保存下来并让钱生钱,而且还会使你获得自信心,为将来的发展做好金钱上的准备。

    储蓄是有很多窍门的,同样多的钱,存的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比如,你有5万元以上的资金,并且你这笔钱随时都可能用,不能存成定期,如果你直接拿去银行存活期,虽然用时支取比较方便,但也只能获得活期的利息,万一存的时间较长呢,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不是就会损失掉很多利息吗?这时你可以选择起存金额5万元的“通知存款”业务。拿建行来说,“个人1天通知存款”,目前年利率为1.08%,可以自动转存,不用考虑利息税,这样你的利息收益将比活期存款高50%;而“7天通知存款”年利率为1.62%,可自动转存,不用考虑利息税,你的利息收益将比活期存款高125%。

    还有一种存钱的办法,让本金生息的同时,让利息也同时生利息。这种办法是将存本取息与零存整取两种储蓄方法组合使用。比如你有2万元,你先将本金存入存本取息账户,1个月后,取出该月的利息,再开设一个零存整取账户,然后每月将存本取息的利息存入零存整取的账户。这样存本取息的利息,在存入零存整取的账户后又获得了新的利息。

    1.不要信银行“理财师”

    在大多数银行内,都长期驻扎着这样一批来自证券和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他们对银行业务也比较熟悉,比如开户、转账或其他业务,都能给予正确解答,协助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工作。有些小银行没有理财经理,那些理财师的工作便由他们“承包”了下来,他们在向客户倾力推荐理财产品时,往往不是保险就是基金,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他们负责的。

    这样的行为并不违法,因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都是利益的共同体。从产品上来说,他们共同开发或推出一个新产品时,相互之间会有一个协议,另一方就会根据协议派一些业务人员到银行来销售。这些热情的业务人员之所以热情服务,是在利用引导客户的机会推销自己的产品,而银行自己也有营销这些产品的任务,所以双方就需要这样的合作。

    2015年7月份的时候,汪蔷在附近银行的一个营业网点存钱,拿号等候期间和银行大厅里的工作人员聊了一下现在的股市行情。那位自称是理财师的人向她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她听着觉得还不错,又看了对方拿出来的从1到6月份的收益表,这款产品的高收益实在让人眼馋,而且对方说,如果现在买这款产品的话,还能附赠一份保险。在对方几乎要拍着胸脯表示肯定能赚的情况下,汪蔷就把准备存进银行的那部分钱用来买此款产品了。

    在签合同时,那位理财师让汪蔷先签一份带有“保险合同号”的合同,产品的合同三天之后会给汪蔷寄过去。汪蔷没有过多怀疑,存了钱便回去了。结果三天后拿到寄过来的合同时才发现,那天在银行签订的就是所谓的“理财产品”,而这款“理财产品”其实是一份不保本的保险!保险虽然可以理财,但绝对违背了她当初的意愿。汪蔷非常气愤,炒股亏损也就罢了,那是自己操作不当,市场的涨落还是可以接受的,但被所谓的理财师给忽悠一把,就相当恼火了,说是送保险,实际就是骗人投保!

    这样的“理财师”着实让人汗颜。其实给汪蔷推荐理财产品的那位“理财师”根本就不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而是保险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但他们的制服都一模一样,从外表上看完全分辨不出来,在他推荐产品给汪蔷时,也没有提到这是一份保险,更没有提到这是一份不保本且有风险的保险。
>>>点击查看《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