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目录 > 章节目录 第43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章节目录 第43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部分的投资者,包括创业者在内,都喜欢高估他们关于投资的知识和能力。

    浙江的万青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办制衣厂,从一个乡镇小厂发展到工人过百的中型厂,一直克勤克俭,赚到的钱都放在扩充业务、添置新机器上。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制衣业迅速发展,有同业向他提出收购建议,他一口拒绝,认为工厂是他的宝贝。随着制衣厂逐年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03年起万青的企业发展到了瓶颈。此时,万青将目光转向了股市。于是在同乡的“指点”下,万青也想跟风“炒”两手,他把当年赚的近百万元全投入股市,结果损失惨重。

    不少创业者都有一种偏执,认为生意从无到有倾注了个人大量心血及精力,不肯出让。其实办企业、做生意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其他目的都是次要的。赚钱是纲,其余是目,纲举目张。在公司高峰时期,公司价值最大,若有投资者看上了,卖出部分股权套现也是经商之道。很多首富每次“变卖”家当——集资或出让业务,都是在经济高峰或该行业巅峰时。赚钱是理性行为,不能受个人感情支配。

    同时,万青犯下的另一个错误是“赌性”。做生意已是高危的投资行为,这种高风险投资活动成功的话,企业价值可以一年翻一番,这是创业最诱人之处。但这种高风险资产已占了创业者大部分身家,其余投资活动便应以保障、保本、安全为目的。做生意总有变数,在赚钱之时,应把部分利润锁定,从公司财产转为个人财产。这笔“化公为私”的财产,是提供家人安定生活的养分,没有必要冒险。

    通过投资买股票、基金等,赚钱不难,难的是长期赚钱。收益要追求,必须懂得控制风险。有人说:我赚了钱就出来。有人说:我不贪,赚一点我就走。但是,因为没有投资经验,实际操作很难。控制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散投资,任何时候都要控制自己的风险产品比例。

    不要让短期收益打乱自己的投资规划,欲速则不达。另外,对于没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来说一定要选择基金定投的投资方式,积少成多,汇聚财富,享受资本市场带给我们的收益。

    有大部分在事业上闯荡了几年的年轻白领有了一定的积蓄,他们梦想着财富能在短时期内成倍,甚至成几何级数般蹿升。在选择好投资产品后,喜欢孤注一掷,生怕自己赶不到好的时机。多数人很少从投资的方法和模式上去检查,而是沉迷于发现最好的股票、最好的基金。买入以后,患得患失,涨起来就欢呼雀跃,不知道将未实现的资本转化为已经实现的财富;一旦下跌,就不管不问,想当然地以为一定会涨起来。

    在投资的时候,不要做押宝的事情,记住,你是在投资,不是在赌博。财富来之不易,不要因为方法、理念的缺失而让它付诸东流,更不要一次性全部投入,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定期定额,分批买入就是很好的方法。

    1.投资是经过“审慎计算”的理性行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有一次,他与一位同事掷硬币打赌,若出现的是他要的一面,他就赢得1000美元;若不是他要的那面,他就要付给那位同事2000美元。

    这么听起来,这个打赌似乎很有利于萨缪尔森的同事。因为,倘若同事出资1000美元的话,就有一半的可能性赢得2000美元,不过也有一半的可能性输掉1000美元,可是其真实的预期收益却是500美元,也就是50%×2000+50%×(-1000)=500。

    不过,这位同事拒绝了:“我不会跟你打赌,因为我认为1000美元的损失比2000美元的收益对我而言重要得多。可要是扔100次的话,我同意。”也就是说,他同事的观点可以更为准确地表述为:一次很难出现我想要的平均定律的结果,可是100次就行。

    曾有人做过一个标准的掷硬币实验,结果显示,掷10次、100次与1000次所得到正面的概率都约为50%,不过掷1000次所得到正面的概率要比扔10次更加接近50%,这就是所谓的平均定律。即重复多次这种相互独立而且互不相关(下次的结果和上次的结果无关)的实验,同事的风险就被抑制住了,他就能从这种“平均定律”中稳定地受益。
>>>点击查看《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