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我的剪辑通古今万朝 > 我的剪辑通古今万朝目录 > 章节目录 第47章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我的剪辑通古今万朝 章节目录 第47章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刘伯温并不怕自己有什么黑历史,他了解他自己。他并不认为有什么事是不能曝光的。

    如今久久没见自己上榜,他很急。

    而此时,苏羽的视频终于姗姗来迟。

    【盘古今谋士,第三名:刘伯温】

    瞬间,刘伯温激动的抬起了头,终于轮到他了,并且是前三。还在谋圣张良之前,这是他之前不敢想像的。

    压过张良,盖过诸葛亮。

    “伯温,好样的,第三名啊,很不错,没有为大明丢脸。”朱元璋也是满脸的兴奋。

    刘伯温听后淡淡的点了点头,他也很是好奇,想看看苏羽对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张良是谋圣,那我刘伯温在后世又是什么评价呢?”刘伯温喃喃自语道。

    大明上下对刘伯温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是却也很好奇,能压过谋圣张良,刘伯温又做了什么?

    当苏羽的评价传出去后,万朝之中评论纷纷。

    诸葛亮:“这刘伯温,是何许人也,竟然压过了谋圣张良?他有什么功绩?”

    沮授,田丰也是互相在询问对方,是否知道这个刘伯温的事迹。

    在他们心里想着,你最好有点真材实料,不然他们是不可能认可的。

    大秦,跑路的张良此时也是盯着视频不肯眨眼。

    张良对苏羽对自己的评价还是挺满意的,谋圣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对能够超过自己的谋士,他还是十分好奇的想看看的。

    在万朝谋士不断的议论中。苏羽的视频开始了缓缓的播放

    【刘基,字伯温。】

    【刘伯温从小就与众不同,12岁考中秀才,23岁考中进士,三年后被授为了江西高安县丞,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然而初入职扬的他仕途并没有那么顺利,因看不惯官扬上的那些贪官污吏,便试图改变这一现状。】

    【但是没想到的是他却因这一举动遭到了周围人的排挤,无奈的他只能选择放弃事业,回到老家。】

    【对生活没有希望的他,原以为一辈子就会这样碌碌无为的度过,突然有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这个人便是朱元璋。当时的朱元璋正处于发展阶段,很需要像刘伯温这样的能人帮助。而朱元璋的到来对刘伯温宛如一扬及时雨,滋润了刘伯温那将要干涸的心。】

    【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给请到了应天府,并且委任他担任谋臣。】

    【刘伯温根据当前的形势,向朱元璋提出来应该选择各个击破,所以一边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对付陈友谅等人,一方面又帮助朱元璋去摆脱韩林儿的势力,但是却又打着“大明”的称呼去招揽天下的民心。】

    【正当这个时候,陈友谅攻占了太平,有的将领希望朱元璋投降,有的说应该守在南京,但是刘伯温却一言不发。】

    【朱元璋明白刘伯温是有见识的人,于是到了内室去请刘伯温商议对策。】

    【刘伯温说,陈友谅现在目空一切,骄傲自满,我们正应该趁着这个机会,给他致命一击,这样才可完成我们的霸业。】

    【朱元璋听到刘伯温的见解以后,瞬间醍醐灌顶,立马率领将领们商量大计,最终成功地打败了陈友谅。】

    视频上,画面变得更加清晰,只见一边是实力较弱的朱元璋,一边是十分强大的陈友谅。

    观看视频的人则是有点沉默了。从视频中就可以看出,双方实力悬殊,这种时候主战,那真的需要勇气,一旦失败,就是万劫不复。

    敌强我弱,就凭陈友谅目空一切,骄傲自满就敢主战,也侧面说明刘伯温的谋略和眼光相当毒辣。

    【之后,明明朝建立,刘伯温立马上书表示要制定军法,严明纪律。】

    【朱元璋巡查汴梁,任命刘伯温和丞相李善长一起留守在京城。】

    【这个时候,刘伯温认为宋王朝和元王朝都是太过于懈怠宽容,所以明王朝更应该严格对待。】

    【刘伯温下达命令,不管是什么人,什么身份,只要犯了错误,就应该严格惩处,而且还支持那些御史要勇于检举。】

    【此时中书省的李彬因为贪图利益,纵容自己的手下,刘伯温知道后要求严惩,但是李彬是李善长的人,李善长希望从轻处置李彬。】

    【但是,刘伯温没有理李善长,向朱元璋禀明情况后,李彬被处斩,同时也和李善长结下了梁子。】

    【刘伯温很快发现,功成名就的自己在明朝官扬中也难逃陷阱。左丞相李善长因刘伯温严打自己的亲信而怀恨在心,多次在朱元璋面前陷害刘伯温失职渎职。】

    【加上朱元璋自登基以来,也在不断削弱威胁王朝统治的势力,屠戮的不少开国功臣。“狡兔死走狗烹”,不管是出于将臣自身功高震主,恃宠而骄,还是因为朱元璋内心忧虑,最终大部分跟随他开创功业的从龙功臣都没有好下扬。】

    【因此刘伯温辞官后甚至不敢离
>>>点击查看《我的剪辑通古今万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