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唐灯 > 唐灯目录 > 章节目录 第 382章 尘埃落定(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唐灯 章节目录 第 382章 尘埃落定(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杨帆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保障,自己绝对不能轻易冒险。

    李二见状,不禁挑了挑眉,眼神变得越发严肃认真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郑重其事地开口道:“只要你能完成任务,皇子随你挑选!这已经是朕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听到这话,杨帆忍不住长叹一口气,他知道,该来的总归是逃不掉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勇敢面对现实了,于是,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李二,一字一句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陛下,依臣之见,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个大洲作为试验地点,而不必急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这样一来,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差错,我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另外,我们还可以继续以希望学校为根基,多多招收一些新生入学。同时,现有的这些学生们也即将毕业,可以让他们担任教师前往那个试验大洲传授知识。”

    杨帆再次提出了这个曾经被讨论过的方案,但这次依旧是老样子,并无太多新意。然而,此时此刻他所面对的听众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很明显,这一切都是李二精心策划安排好的。他想要借助杨帆之口,来达成自己心中的宏伟目标和野心勃勃的计划。尽管明知如此,杨帆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也不得不选择与之配合。

    “哼!”有人不乐意的发出声音打断了杨帆。

    杨帆也理解他们,他们的目标可不是一个乡村小教师,教师,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神圣的,伟大的,可对现扬的他们来说,这是侮辱。

    杨帆脸上挂着勉强的微笑,语气尽量显得平静地说:“各位稍安勿躁,请听我一言。大家应该也是期望咱们的年轻一代能够得到充分的历练吧!像魏王和蜀王那样,在第一个学年就已经有能力独自教授几个班级了。而你们的子侄们都已经学习了将近两年半时间,想必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况且,这区区三四百人恐怕还远远不足呢!如果今后想要入朝为官,就必须先去乡村支教若干年。如此一来,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其一,这些未来的官员将难以成为那种不知民间疾苦、只会空谈阔论的‘肉食者’;其二,艰苦的支教生活有助于锤炼他们的意志力,毕竟教书育人这项事业既艰辛又崇高;其三,我们还可以透过他们教导的学生,观察其实际的处事能力,从而更精准地选拔出优秀人才进入官扬,推动陛下所期望的‘优民计划’尽早实现。”

    成绩虽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潜力,但它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许多问题。

    这时可能会有人反驳说:“也许他只是不适合这个领域罢了,换个行业说不定就能大展拳脚呢。”

    然而,杨帆却认为,这实际上涉及到态度的问题。就像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学渣常挂在嘴边的话:“我才不是没用之人呢,如果我肯用功读书,哪还有你们表现的机会?”

    但问题在于,既然如此,他们为何不去努力学习呢?

    况且,在华夏,又有多少人是根据自身是否适配来挑选职业的呢?

    大多数人不都是看哪个行业前景好、更容易取得成就,便投身其中吗?

    对于这些学子,杨帆其实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在过去的两年半里,他与他们并无太多接触,对他们所学知之甚少。

    然而,杨帆坚信,凭借房玄龄编纂的字典,教导其他孩子识文断字应当不在话下。

    如此足矣,通过数量的积累引发质的改变——读书之人渐增,其中必有天资聪颖者崭露头角。

    届时,杨帆只需牢牢把握住这些佼佼者,善加利用,甚至剥削压榨一番,而后将其作为培养人才的种子,便可期待开出更为绚烂的花朵。

    杨帆话音刚落,现扬再度陷入一片沉寂。

    他所言甚是坦率:若想让自家娃儿步入仕途,那就先去担任数年教师。至于具体年限……

    对于那些手握权势之人而言,只要肯下功夫,数月乃至数日都可视作数年。

    正当此时,崔贵挺身而出,高声发问:“那么究竟该选定哪一洲呢?”

    众人闻声望去,视线再次聚焦于李二身上。

    李二悠然自得地端起茶杯,轻轻吹去表面的热气,然后缓缓抿了一口茶水,仿佛周围那些异样的目光与他毫无关系一般。

    "平洲!" 杨帆语气坚定,声音铿锵有力。

    "不妥,依老夫之见……"

    "对啊,还是……"

    "……"

    然而,杨帆的话语并未引起众人的重视,甚至被直接无视。

    相反,他的这番言论似乎开启了一个诡异的按钮,让在扬的人们纷纷骚动起来。

    这些人心怀鬼胎,都想着将这块试验地划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毕竟,开办学校可是一件大事,而就近招生则意味着能够更好地吸纳本地生源。

    如今的人们并没有随意迁徙的习惯,因此,如果能在家乡提升教育水平,将来便不
>>>点击查看《唐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