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天命太子爷 > 天命太子爷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7章 战事临近(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天命太子爷 章节目录 第77章 战事临近(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铁匠买买提很倒霉,本想着会去雀离关,他就可以以死明志了。

    结果事与愿违,他没有去雀离关,而是被拉到铁矿附近,三班倒日夜不休地炼铁锭去了。

    随着规模的扩大,生铁锭的产量越来越高。

    可是一点没有调他们去雀离关的样子。

    而且自始至终宣抚使李宁都没出现过。

    甚至都没人知道他们这批铁匠的去处。

    他们也不知道铁锭的去处,众人只是猜测运去了雀离关。

    没人承认,也没人否认。

    同样,在雀离关参与建设的泥瓦工没有一个是从头到尾参与其中一个项目,都是每人分工建一部分设施后转到下一个建设项目环节。

    直到建设完成后,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要建的是什么。

    至于参与生产的工匠待遇更好,但是自由相对受到限制。

    他们产出原料后,会有装入相同规格的袋子,上面写着他们看不懂的符号,然后有专人运往中转站。

    对于之后的去向他们也是一无所知。

    而中转站则由郭昕亲自点名的老唐人亲自负责,原料袋子上的字符被擦掉之后,再由另一部分人转运他处。

    生产的时候保密工作更变态,不同的原料不同的人负责,能不碰面就不碰面,碰面也不许互相打听。

    至于加多少量则由受过培训的工头说了算。

    如果有人想站在远处一睹这座生产基地,就想窥得天机,那更是痴心妄想。

    不好意思。

    放眼望去,除了高墙就还是高墙,高达两丈以上的高墙。

    当然还能看到数座冒烟的烟囱。

    总之这里有着这个时代最严格的保密措施。

    如今的安西都护府一切以战争准备为主。

    除了农业生产之外,其他一切活动都为战争让步。

    这也是没得办的办法。

    除了黑炸药生产了八百多斤,再无原料只好停产之外。

    雀离关基地其他工坊干得热火朝天,一切步入了正轨。

    其实好多时候也就是李宁提出某种产品的概念,自然有心灵手巧的工匠琢磨出来。

    普通刀剑,陌刀,箭矢,板甲,头盔等物资源源不断的兵器从这里运往各个关隘。

    而在木工工坊生产了大堆零部件,堆放在仓库里,哪里需要就可以运去组装使用了,由于绿洲可用树木较少,所以这些东西成了关键物资。

    还有一种不起眼的东西,那就是铁丝网,只是安西将领对铁丝网并不感兴趣,他们认为除非吐蕃骑兵瞎了,否则傻子才往铁丝网上面撞。

    在他们眼里铁丝网还不及鹿呰、车墙、绊马索、地涩、陷马坑、搊蹄等有效。

    单纯讲有效性,铁丝网确实不见得比它们就强多少。

    但是铁丝网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的大范围布置。

    而且配合密集箭阵的话,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

    李宁对黑炸药始终念念不忘,他知道一个地生产硝石。

    在基地一切步入正轨之后,他难得返回了龟兹。

    “殿下,本王数日前已经派人去了西州城,也不知道西州镇守使杨朝东会不会按咱们的需求送来硝石。”

    郭昕颇为疑惑道:“不知殿下如何得知在蒲昌有硝石?”

    李宁打了个哈哈:“这……这是我从工匠嘴里偶尔听到的消息。”

    在西州蒲昌城附近有处硝石矿,这自然是从李宁脑海里蹦出来的消息。

    但是两地相距将近一千五百里,马车至少要耗费四五十天的时间才能抵达龟兹城。

    加上信使去的时间,还有准备矿石的时间,等矿石送到龟兹起码要六十天向上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六七十天,依本王看来,怕是很难按时送来了,因为吐蕃人怕是等不住了!”郭昕眉头紧皱。

    “发生什么了?”

    李宁心脏猛地一缩,担忧万分。

    此时吐蕃发动进攻,安西军准备的时间太短了,大部分新生产的武器还没有送出去。

    李宁甚至还没将自己对付吐蕃大军的想法说出去。

    郭昕摇摇头道:“暂时只是在孔雀河北岸活动,但是危害极大……吐蕃大军中有高人!”

    原来就在李宁全身心投入到雀离关产业基地建设的时候,在尉犁附近发现了吐蕃骑兵的踪迹。

    他们接连摧毁了数座烽燧,将驻守烽燧士卒的脑袋割了下来垒在一起,并将士卒的某一部位也割下来塞进了驻守烽燧士卒的嘴里。

    野蛮,粗暴,残忍!

    赤裸裸的挑衅。

    并非所有士卒都被残害,还有的士卒活着回来了。

    但是他的鼻子和耳朵都被割掉,舌头还在。

    舌头之所以保留着,并不是吐蕃人的仁慈,而是他们需要这些士卒传播恐惧。

>>>点击查看《天命太子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