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燃烧的海洋目录 > 卷二 疯狂的前奏 第八十章 转变(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燃烧的海洋 卷二 疯狂的前奏 第八十章 转变(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八十章转变

    虽然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中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有着惊人表现,引起了众多国家高度关注,比如法国代表就在十二月中旬秘密来到中国,希望中国能够出售J-31/J-33的生产技术,甚至把此当成支持中国的基本条件。但是牧浩洋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因为这场海战,暴露出了舰载航空兵的致命问题,即在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现代化的防空系统面前,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急剧下降,作战损失则大幅度提高,使得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效率大受影响。

    事实上,这场海战,已经预示了舰载航空兵正在走向衰败。

    当然,不是说舰载航空兵不重要了。在未来的海洋战场上,制空权依然是重点,而且是制海权的保障,因此舰载航空兵依然拥有非常高的价值。只是在舰队交战中,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出了问题。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对手的制空能力非常有限,那么舰载航空兵就是一支非常致命的打击力量,能够摧毁任何一种海上力量。可是当对手有足够强大的制空能力,或者是在交战双方的制空能力旗鼓相当的时候,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就远达不到摧毁对手的程度,也就无法充分利用制空权。

    这个显现,已经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反映了出来。

    在这场战斗中,特遣舰队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的舰载战斗机、美军联合舰队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八的舰载战斗机,结果双方都没能夺得制空权。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战术,那么交战双方应该在二十七日清晨的战斗之后撤离战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第四舰队遭到重创,难以离开交战海域,第三舰队早就撤走了。即便是在打击第四舰队的战斗中,舰载航空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而且直接导致在接下来与第三舰队交战时,特遣舰队没有足够的空中打击力量。甚至可以说,如果第四舰队没有前出,而是与第三舰队一同活动,特遣舰队在二十六日夜间的打击行动根本不可能成功,反而有可能被对手重创。

    这场战斗,给牧浩洋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在以舰载航空兵为核心的战斗中,海战变成了残酷的消耗战。

    当然,双方拼的不是战舰,而是战斗机。

    毫无疑问,这对中国海军极为不利,因为中国海军消耗不起。

    以事后的角度来看,牧浩洋在这场海战初期采取极为保守的战术,而不是像往常那样积极谋求进攻机会,就与他的这个认识有关。也就是说,在海战打响之前,牧浩洋就知道这会是一场消耗战。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一半是因为牧浩洋正确的指挥策略,另外一半则是对手的愚蠢做造成的。如果当时牧浩洋遭遇的是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比如随后在太平洋战场上大出风头的弗伦奇将军,那么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的结局肯定会大不一样。

    站在牧浩洋的立场上,他要做的就是如何避免与敌人打消耗战。

    这一点,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后半段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即在二十六日重创第四舰队之后,牧浩洋没有在舰载航空兵已经遭受惨重损失之后撤离战场,而是在二十七日继续追杀第三舰队,最终在当天晚上大获全胜。

    虽然很多人认为,牧浩洋不顾一切的追杀第三舰队,主要是在为随后攻打迪戈加西亚的作战行动做准备,但是看得更长远一些就能发现,牧浩洋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消灭美国海军舰队。

    既然已经打成了消耗战,就没有理由半途而废。

    当然,在战术上,中国海军还消耗得起,因为在太平洋舰队覆灭后,中国海军有富余的舰载航空兵。

    问题是,在战略上,中国海军肯定消耗不起。

    如果不能避免消耗战,中国海军就永远无法夺得战略主动权,而且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必须以保存实力为主,甚至得为此放弃难得的战略反击机会,从而让美国有条不紊的完成战略计划。

    真要打成这个样子,中国离战败就不远了。

    问题是,如何改变?

    牧浩洋知道要改变、龚继飞知道要改变、连周渝生都知道要改变,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改变。

    要知道,航母称霸海洋一个多世纪,从来没有被取代过。

    在谁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的情况下,牧浩洋回到了问题的原点,即寻找一种效率更高的打击方式。

    事实上,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从这个本质出发就不难发现,航母能够取代横行海洋数百年的战列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远远高于大口径火炮,不但能把弹药投掷到更远的地方,投掷能力也高得多。

    这里,有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在单位距离内的投弹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最强大的战列舰的单位投弹量也不到每分钟每公里两千吨,即在一分钟内向四十公里外投射四十五枚一吨重的炮弹。虽然一艘排水量只有一半的攻击型航母
>>>点击查看《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