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燃烧的海洋目录 > 卷二 疯狂的前奏 第二十九章 力挽狂澜(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燃烧的海洋 卷二 疯狂的前奏 第二十九章 力挽狂澜(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中国政府的强硬表态.给日本当局敲响了警钟。

    最难处的,正是日本首相小林光一。

    见过钱德勒之后,小林光一在首相府召开了内阁紧急会议,几名正在进行外事活动的内阁大臣也通过视频电话参加了会议。

    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日本要不要按照美国的意思,主动挑起东海冲突。

    与小林光一一样,大部分内阁大臣都认为,日本不具备挑战中国的实力,而且很难从东海冲突获得实际好处。

    问题是,这些大臣也知道,不听美国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现在的日本,就像夹心饼干中间的奶油。

    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中国鼎起势不可挡。如果仅仅是一场战争,日本受到的不是负面影响。

    要知道,在此之前,朝鲜一直是日本的心腹大患,金氏家族还多次扬言,要用核武器彻底毁灭日本。半岛局势最紧张的时候,比如二零一零年,韩国“天安”舰沉没、以及朝韩延平岛炮击事件之后,朝鲜甚至拿日本做要挟,宣称只要美韩联军打过三八线,就会全面报复日本。

    虽然第二次朝鲜战争证明,朝鲜的威胁仅限于口头,因为到二零一四年,朝鲜都没有完成核装置的小型化工作,其拥有的三具核装置不具备实战能力,还被美军的战略轰炸机一举摧毁,但是在此之前,朝鲜绝对是日本最大的威胁而且一直被日本当成最有可能变成现实的潜在威胁。

    第二次朝鲜战争,等于帮助日本解决了这个潜在威胁。

    这也能够说明日本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的基本政策即仅开放由美军实际控制的军事基地没有为联军提供更多的援助。第三次战役后,春川要到威胁,联军被迫撤消半数以上的前沿空军基地,美国要求日本开放更多的军事基地,以便部署更多的作战飞机,日本却没有答应。

    只是,在其他方面,日本受到的就是负面影响了。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利用战争期间的大规模消耗、以及帮助朝鲜重建中国不但解决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还为泛滥的民间资本挖掘了一条疏俊渠道,随后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

    几乎同时,美国经济也开始复苏。

    随着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先后复苏金融危机在二零一六年宣告结束。

    从经济层面上看,这对日本是好事,因为最大的两个消费体开始复苏后,日本企业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进。

    只是,事情有正反两面。

    中国的经济复苏,以民营经济全面扩张为基础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必然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众多寡头构成威胁。

    这种情况,在二零一七年就变成了现实。

    标志性事件,正是中国当局逐步开放国有垄断行业,为民营企业腾出生存空间。率先开放的就是最近几年发展得最为红火的汽车制造业与成品油炼化与销售市场,众多与中国国营企业合作的外资企业也深受影响。

    虽然中国的经济改革不可能立竿见影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需要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更需要充足的时间,但是迟早有一天,中国的民营企业会会收复失地,独霸中国的国内市场。

    早在二零一五年,就有日本经济学家做出预测,认为日本企业应该走出中国。

    说话容易,可是做起来却不容易。

    谁都知道,要不了多久,中国就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而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了。

    抛弃中国市场,日本企业等于自断生路。

    当然,日本企业也不是没有生路,比如可以扩大在美国的占有率,来弥补在中国损失的利益。

    问题是,美国的复苏与中国有很大区别。

    虽然在形式上,美国的复苏也是建立在战争、以及战后重建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帮助韩国进行战后重建,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但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韩国本土遭到的破坏并不严重,重建规模非常有限。

    从本质上讲,美国的经济复苏建立在军备竞赛上。

    根据民间机构调查,二零一六年,美国的军火集团创造了一百五十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其他产业创造了一千万个就业岗位。第二次朝鲜战争前,美国的失业率为百分之十三,此后失业率降到百分之三,扣除军火集团与相关行业创造的就业岗位,美国其他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还不到三百万个。

    可以说,如果不是战争消耗掉了大量剩余物资,烧掉了过剩的流动性,再通过全球性的货币贬值对充掉了增发的货币,美国的经济复苏严重缺乏可持续性,根本

    无法与中国辑经济复苏相提并论。

    对具本企业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没有机会进入军火行业。

    没法进入最关键的领域,日本企业很难在美国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无法借此带动国内经济复苏。

    事实上,这正是日本遇到的问题。

    到二零一八年,日本经济才稍微好转,远远谈不上复苏。
>>>点击查看《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