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清不到三百年 > 大清不到三百年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八十九章 迟暮(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清不到三百年 章节目录 第八十九章 迟暮(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郑经也很高兴,福建这个地方,多少年了都没有回来看看。

    福建是郑经的老家,郑氏家族在福建势力很大。

    双方约定,耿精忠攻打浙江,郑经派人从福建登陆,两家人一起干清军,计划是这样计划的,可等到真正实施起来,耿精忠才发现郑经真是一个王八蛋。

    原来,郑经派人从台湾出兵,打算从福建登陆,路过金门又看到了厦门,一下子让郑经感慨起来了,这些地方原来可都是郑家的地盘啊!

    这么一感慨,又看到自己手底下还有兵马,那就索性干它一票。

    就这么着,郑经趁着耿精忠去浙江的时候,顺带着手将这些地方全部给占领了,耿精忠听说之后当时就懵了,敢情还有人敢这么干?

    只不过,耿精忠自己没有能力干郑经,就打算找一个帮手来干郑经,经过思考之后,耿精忠投降了清军。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耿精忠的脑子是不是有点小问题,你原本就是清朝的人,跟着吴三桂反叛,又因为一些地盘被郑经占领了就要投降清军,即便打败了清军,这些地盘还能重新回到你手上?

    所以说耿精忠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杀敌一千,自损两千!

    清军也乐了,想不到还有这么傻乎乎的人,就连清军的将领估计都想不明白,这么蠢的人是怎么继承王位的?

    就这样,耿精忠当了清军的向导开始收拾起来了郑经,郑经自然水平不行,一路败退,最后退到了台湾。

    回到台湾的郑经估计也是气不过,没多久就去世了。

    总体来说,郑经这辈子除了出身不行,办事不行,能力不行外,至少没有当汉奸,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只不过,郑经这个人坚持的原则却是想将台湾从清朝的版图上面割让出去,像朝鲜那样对清朝称臣,不上岸,不剃发!

    这一点,康熙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眼看着耿精忠投降了清军,当了带路党,三藩之一的尚之信也选择了投降清军。

    尚之信,是尚可喜的长子!

    这个人很有意思,从小就被自己父亲尚可喜送到北京当了人质,却在康熙十年成功回到了广东,也不知道是尚可喜年纪大了想儿子了,还是清朝想开了。

    尚可喜为了补偿这个儿子,就让尚之信继承王位,可是父子见面之后,尚可喜才发现这个儿子浑身臭毛病,不但喜欢喝酒,喝酒之后还喜欢闹事,并且对自己也很不尊敬。

    这一切都让尚可喜很不喜欢。

    尚之信是康熙十年回广东的,当时尚可喜给康熙的奏折是想让尚之信回广东继承王位的,结果到了康熙十三年的时候,尚可喜又给康熙上了一个折子,大意就是自己认为尚之信当不了王爷,还是让他弟弟尚之孝当吧!

    不得不说,尚可喜的眼光非常老辣!

    只不过,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尚之孝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害怕的不行,硬是不敢接这个王位,最后只能又落到了尚之信的手上了。

    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吴三桂造反,当时的尚可喜就看到了不对劲,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有点想当反骨仔的意思,就想废了尚之信,结果没有成功。

    而叛军的势力却越来越大,尚可喜也因为年纪太大,实在是反应不过来,自己的病情也越来越重了,而尚可喜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之前尚可喜曾经想要废了尚之信的继承人位置。

    吴三桂来了之后,尚之信果然就真的当了反骨仔,直接来了一个兵变,把尚可喜的府邸都给封了!

    当时的尚可喜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当时就吓傻了,正在床上养病的他,直接找了一根绳子把自己挂上去就准备自杀了,所幸发现的及时被人给救了回来。

    不久之后,尚可喜就病死了!

    其实,我们看尚可喜的一生,这哥们虽然当了早期的汉奸,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要怪还得怪袁崇焕,他要不杀毛文龙,压根就没有后面的事情。

    所以,尚可喜我个人认为,这个人虽然办事的品行不怎么样,光在广东捞钱了,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说到忠义,那绝对没什么大问题,至少是对得起清朝的。

    反观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那是真的没什么出息,我查了一下资料,尚之信背叛清军的时间是在康熙十五年的二月份,而尚之信投降清军的时间居然是在同一年的十二月份。

    反叛和投降之间的距离居然只有十个月,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所以说,所谓的三藩之乱,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名号,叫出来好听罢了,尚之信和耿精忠加起来闹腾的时间都不如吴三桂,说是三藩之乱,其实闹腾最大,时间最长的还得是吴三桂。

    这也是为什么都说,年轻人靠不住的缘故,因为真的不成熟,也没有经历过很多事情,在阅历和办事方面都差些火候。

    事情到了这里,三藩已经平定了两个,就差吴三桂了。

    局面到了这一步,按理说事情应该好办的多了,但是让康熙没有想到的是,即便已经到
>>>点击查看《大清不到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