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清不到三百年 > 大清不到三百年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十九章 擒鳌拜的本质(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清不到三百年 章节目录 第七十九章 擒鳌拜的本质(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康熙八年之前,康熙通过示弱,让鳌拜觉得小皇帝只不过是捏在手里的玩具一样,大清朝做主的是自己,这么一种错觉也注定了鳌拜的下扬不会好。

    真正的巅峰权臣在我看来其实就两个,一个是汉朝的霍光,另外一个是明朝的张居正,此二人都是没有什么明显僭越皇权的行为,活着的时候还非常风光。

    像杨坚和宇文护这种人,基本已经不能算权臣了,称为谋反也没错,而伊尹流放君主,这是大不敬的表现。

    好了,说回鳌拜!

    康熙除鳌拜之前,做了两手准备。

    第一,培养自己的亲信

    第二,将鳌拜的亲信调离北京

    这批亲信里面满族人比较多,汉族人也不少,到这个时候,局面其实已经安稳不少了,这批人里面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康熙是一个胆子很大的人,用十几个年轻人就敢抓鳌拜,胆子不可谓不大。

    训练这批人的同时,也将鳌拜分化,康熙用天子不稳的理由将鳌拜的亲信调了出去,自己另外派人来掌控北京的卫戍安全。

    曾经有人提醒过鳌拜这一点,鳌拜并没有什么防备。

    后世许多人都觉得鳌拜有点幼稚,其实从鳌拜的立扬上面来看,自己无非就是要权力,拼死拼活到底还不是为了你们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康熙要搞自己,无论从哪方面都说不过去。

    这个道理,康熙晚年才明白过来。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鳌拜抬头看了看天空,还是和往常一样风和日丽,从家里出来的鳌拜很自然的来到了自己打卡上班的皇宫之中。

    按照流程,鳌拜每天都要来武英殿见见康熙,而今天当鳌拜再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拦住了他。

    这个人鳌拜认识,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最近刚被调任侍卫。

    而在此之前,索额图已经是吏部右侍郎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专门辞职来给康熙干侍卫。

    看到有人敢拦住自己,鳌拜有些不开心,索额图就给鳌拜解释,康熙现在已经大了,你以前拿个刀他什么都不知道,现在这样做就不好了。

    鳌拜一听,觉得索额图说的也对,就真的将自己的刀解了下来交给了索额图,然后大踏步的进入了武英殿。

    看着鳌拜的背影,索额图知道鳌拜这一次恐怕再也出不来了。

    一进去武英殿,康熙如同往日一样,非常客气的让鳌拜坐了下来,等到鳌拜坐下来之后,康熙心里笑了,因为鳌拜落入了圈套,这个圈套的关键就在椅子上面。

    椅子有四条腿,其中一条腿已经被康熙锯断之后又重新拼接了上去。

    然后一个假扮成太监的少年过来给鳌拜送茶,这个茶也是特制的,非常烫压根没办法拿,鳌拜一接过去茶杯,马上被烫的扔了出去,用力过猛的情况下椅子也直接断了。

    趁着鳌拜摔倒的功夫,早就有埋伏的十几个练习摔跤的少年冲了出来将鳌拜给抓了。

    整个擒拿鳌拜的过程就是如此简单!

    很多人都夸康熙如何擒拿鳌拜来集中权力,以此来证明康熙的雄才大略和聪明才智,却并没有告诉过你康熙晚年后悔抓鳌拜了!

    如果你还没有明白康熙为什么会后悔,今天我来告诉你。

    在康熙看来,鳌拜是擅权,而吴三桂属于割据,这两个人一个是辅政大臣,一个是王爷,无论身份如何,性质在康熙看来都是一样的,都属于分割他的权力。

    所以,这两个人的结局都注定不会好,而吴三桂造反完全是被康熙逼的,我说这话你估计不会信,但是事实上确实是如此。

    权力,就像一个蛋糕,对于鳌拜来说,他在中间吃这个蛋糕,而吴三桂则是在蛋糕的边缘吃。

    但是,在康熙看来,无论你在哪里吃都不允许,这个蛋糕本来就是我的,也只能让我来吃,你们都没有资格。

    有人认为,为什么康熙不让鳌拜制衡吴三桂或者让吴三桂来制衡鳌拜呢?

    先不说双方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真的出现这一种情况,无论哪一方胜利,康熙只会更弱,所以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而想要解决吴三桂,只能从这个蛋糕中间开始,鳌拜在这个蛋糕中间,他自然而然成为了首先被康熙除掉的人,这是必然性。

    换个角度,从鳌拜的角度来看的话,自己做的事情不说封王,好歹能捞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吧?

    大清要想长治久安,一个还是小孩的皇帝懂个屁。

    所以,鳌拜不仅把持朝政,还要顾虑吴三桂的感受,孔有德在的时候是四王,孔有德死了之后,吴三桂和耿精忠还有尚可喜是三王,而这三王里面吴三桂的势力是最大的。

    这一点,鳌拜清楚的很,所以对吴三桂鳌拜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当初清朝的执政者答应过吴三桂封王封地,鳌拜表示我也同意这么做,但是我付出了诚意,你不是也得表示一下?

    吴三桂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吴应熊送到
>>>点击查看《大清不到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