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清不到三百年 > 大清不到三百年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三章 废后风波(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清不到三百年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三章 废后风波(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小的时候就死了爹,幼年糊里糊涂的又继位当了皇帝,有一个强势的皇父摄政王,外加一个强势的母亲孝庄,这样的成长环境基本上能将一个小孩压垮。

    可想而知,顺治短暂的一生其实过的并不如意。

    早在顺治皇帝幼年的时候,多尔衮和孝庄商量之后就决定为年幼的顺治安排一门婚事,这个女孩叫博尔济吉特·孟古青,也同样来自蒙古科尔沁,更关键的是这个叫孟古青的女孩还是孝庄的侄女。

    努尔哈赤一直到顺治,蒙古人的血液基本上在满清皇室已经流传开了,满清皇帝娶蒙古女人似乎已经成为了惯例。

    顺治皇帝长大以后,顺理成章的同孟古青结婚,并且将孟古青封为了皇后。

    据说,孟古青不但人长的漂亮,还非常聪明,可顺治却不喜欢她,觉得孟古青喜欢奢侈,并且爱吃醋,在我看来,这其实都是表面现象。

    这桩婚姻的本质原本就是政治联姻,自由恋爱在那个时代压根不存在,对于顺治来说,无论他喜欢谁,都不是他能够决定的,由于常年被多尔衮压迫,这桩婚事又是多尔衮为指婚人,所以顺治从孟古青的身上仿佛或多或少的看到了多尔衮的影子。

    顺治十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下旨废皇后,将孟古青降为了静妃。

    而孟古青也成为了清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废的皇后!

    众所周知,皇帝废后在古代是大事,因为天子是没有私事的,而皇后则是皇帝唯一的正牌妻子,俗称国母!

    国母直接翻译就是这个国家的母亲,所谓母仪天下是也,而皇帝废皇后一般都是从德行问题上面去找问题,顺治废孟古青,并没有说明什么原因,至少在礼法上面就是过不去的一道坎,而顺治却坚持这么做了。

    八月二十六日,顺治的圣旨一下来,大臣们也马上有了反应,最先开炮的当然是礼部,也应该是礼部!

    礼部尚书胡世安带着礼部侍郎吕崇烈、高珩等人马上就站出来开了第一炮,礼部尚书是礼部一把手,礼部侍郎则是二把手,一把手和二把手联名上奏,就已经表示了对顺治这么做的不满意。

    我查了一下资料,这批人基本都是明朝投降过来的人,说明汉人在清朝的地位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

    而这也恰好说明,顺治决定废后,事前并没有和大臣们商量过,而是突然决定或者说蓄谋已久的。

    对于礼部的人出来说话,顺治估计也能想到,毕竟人家就是干这个差事的,不出来说话那就见鬼了,顺治回复,既然你们不同意,觉得这件事情不符和礼法,那么就将所有的官员叫过来,你们一起商量一下,然后给我一个回复吧。

    事情到这里,基本还算正常,不正常的事情马上就发生了。

    大臣们那边还在商量,商量结果还没有出来的时候,礼部的一个员外郎叫孔允樾的官员就跳了出来,给顺治讲了一大堆大道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这个皇后废不得。

    要知道,礼部员外郎只是一个五品的小官,这个人敢站出来,至少说明雍正没有设立军机处之前,清朝的官员都还是比较有种的。

    孔允樾当着顺治的面叭叭叭的讲个不停,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是这段话,你是皇帝,是天下人的父亲,而皇后是天下人的母亲,当父亲的自然有权力休掉自己的妻子,可是休妻也要让当儿子的知道,母亲犯了什么错才会被父亲休掉,而现在当儿子的却压根都不知道母亲犯了什么错。

    意思很明确,你想废皇后,必须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顺治在上面听着孔允樾的话,脸都气的变了色,不过顺治的修养还是不错的,硬生生的等到了孔允樾念完,然后才将废皇后的理由说给了孔允樾和在扬的人听。

    你们不就是想要个理由,这理由今天我就给你们。

    大家听完之后,总结了一下顺治的理由,无非就是两点。

    第一,孟古青喜欢奢侈

    第二,孟古青是一个醋坛子,天天闹得我不得安宁。

    大臣们一听,觉得这都不是个事情,孟古青是皇后,天下都是你们夫妻俩的,奢侈点又如何,反正她打扮的越漂亮,你的脸上不是越有光,第二点就更扯淡了,女人吃醋是因为爱你,哪天要是不吃醋了,那就真的说明不喜欢你了,至于天天让你不得安宁,谁家夫妻还不打个架,拌个嘴?

    顺治听完之后,彻底无语了,这一刻他仿佛体验到了明朝皇帝的痛苦,这帮大臣真是太难对付了。

    眼瞅着礼部搞不定这件事情,御史们集体出扬了!

    十几名御史联合上奏,希望顺治考虑一下。

    所谓御史,又叫言官,也就是专门负责说话的官,看谁不爽就弹劾谁,级别不高,份量特别重,瞅准机会弹劾,成功了就一跃龙门,不成功也不会怎么样。

    自古以来,御史之所以敢和皇帝硬刚,那是因为在历史上敢杀文官,尤其是敢杀那种给皇帝提意见的文官,这样的皇帝还真没有几个,而御史就不一样了,皇帝越生气,自己名声就越大
>>>点击查看《大清不到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