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初唐逍遥王爷 > 初唐逍遥王爷目录 > 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袄教风俗改革,施恩波斯(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初唐逍遥王爷 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袄教风俗改革,施恩波斯(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据研究,中亚和东伊朗的居民首先接受了“弃尸于山”的葬俗,居于西伊朗的波斯人接受此葬俗的时间则要晚于他们。有关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葬俗的文献记载,最早似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其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记录道:“据说波斯人的尸体是只有在被狗或是禽撕裂之后才埋葬的。玛哥斯僧(又译麻葛僧等)有这种风俗那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他们是公然实行这种风俗的。”

    根据希罗多德的叙述,麻葛僧侣的尸葬方式,并未被波斯人所广为接受。国王们虽然大力推行琐罗亚斯德教,但他们死后的遗体并不遵照该教的习惯,让鸟啄狗噬。”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在希腊化浪潮的冲击下,麻葛人的葬俗就更不易在波斯各地传开。到萨珊波斯时期,统治者通过行政力量推行该教,“即使原来没有天葬习惯的波斯人,在这种严刑重罚下,也都得一遵教法,改用天葬,并且逐步习以为常了。”公元1世纪希腊作家斯特拉波(Strabo)指出,王族也实行曝尸:“他们不但承认古波斯的神祈,建筑神坛,并且严格遵从琐罗亚斯德教教律,暴弃王族尸体,以供秃鹫和犬,这是先前阿契美尼朝都未能实行的。”

    李泰想到布兰也是波斯王族,以后她会想要实行哪种葬礼呢?“天葬”?不行!李泰立即否决掉,笑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他李泰的女人,怎么可以“天葬”呢?绝对不允许。

    略微担忧的李泰拉过布兰,轻轻地询问起波斯人的葬礼,但他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作为波斯亲王,国王的女婿,自然应该关心自己老丈人的“身后世”……

    布兰十分激动地为李泰讲述了目前波斯葬礼的实情,着实让李泰松了口气,心里也不禁觉得好笑,原来不禁是中国,即便是别的国家民族,虚伪这一词也是极其盛行的!

    虽然波斯帝国的君主大都笃信琐罗亚斯德教,但他们并非全部实行天葬,即使在该教普遍流行的萨珊时期,情况也不见改变。阿契美尼朝的君主们遵循古伊朗王族和贵族的传统,把尸体涂香防腐,安放在巨型坟墓里,表现了其“渴望升入天堂,来日再生的愿望,这是贵族等级特有的权利。”如开国君主居鲁士一世(CyrusI,B.C.640-600)没有按正统仪式曝尸,然而其陵墓经过仔细营造,使熏香的尸体与活的生物无法接触,从而遵守琐罗亚斯德教教义。继起的帕提亚人(Parthians)和萨珊人(Sasanians)也坚持固有传统,他们把国王的尸体涂香,放在石制坟墓里。由此看来,在琐罗亚斯德教流行的时代,王族在不违背教义的前提下,为维持其尊贵地位,可以不用曝弃尸体。

    萨珊波斯时期,统治者通过行政力量推行该教,沙卜尔二世(ShapurIIA.D.309-380)统治时,编定了该教经典《阿维斯陀经》,其中《辟邪经》第三章第三五—三九节从法律上规定了执行天葬。

    波斯境内多教并存,但是萨珊王朝的确从法律上规定实行天葬,当然对异教徒未必强求一致,异教徒也未必遵守。是以中国史书记载其“死者多弃尸于山”,乃有本而发,说明并非全体民众都实行天葬。事实上,即使同为琐罗亚斯德教徒,王族和祭司、普通教徒的葬俗在具体做法上也并非完全一致。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弃尸于山”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独特葬俗,而且主要为祭司和下层百姓所遵循。因此,专门操办这种葬俗的“不净人”,无疑具有琐罗亚斯德教的属性。

    不过,这一切在在李泰看来,就是有违人道的,因而,善良的大唐魏王希望改变这一风俗。

    当然,李泰的真正目的自然是不纯洁的!狡猾的李泰完全具有一个政客和商人的本色,他这么做,不过就是为了施恩于波斯罢了,长此以往,波斯民众一旦习惯并适应不再‘天葬’,那么,他们自然九会在心里感激大唐,而大唐妄图在波斯施加影响的目的也就达成了,种子一旦植入民众心里,且慢慢开花,那结果便……

    既然琐罗亚斯德教都打算改善教义,对整个琐罗亚斯德教内部体系内进行改革,那么,一切就都变得好办了!李泰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求琐罗亚斯德教圣女亚希提出修改“天葬”这一项,来自后世的李泰看不惯这一切,但同样来自大唐的李恪和李漱等人也都强烈地表示了自己的愤慨。
>>>点击查看《初唐逍遥王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