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初唐逍遥王爷 > 初唐逍遥王爷目录 > 第三卷 第三十二章 三个字不离民心(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初唐逍遥王爷 第三卷 第三十二章 三个字不离民心(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自秦、汉时期,一系列大规模灌溉渠系陆续兴建,由此而形成了关中、成都平原以及冀、鲁、豫等几个重要农业经济区,恩,就是这几个地区。而东汉至魏、晋,陂塘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江淮之间成为重要农业经济区。但是,自五胡乱华之后,北方水利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保护,隋、唐朝一统,北方水利才得以恢复,尤其是大唐建立以后,才进入真正的复兴阶段。不过,这也仅是北方而已,我大唐国力强盛,幅员广阔,可不是仅有北方一地。而且,黄河虽然是孕育我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但长江并不会比之差,这浩瀚长河所能灌溉之地,更甚黄河。且,其中下游多有蓄水湖泊,例如洞庭湖等,而黄河多有泛滥之例。因此,青雀想向朝廷提出,黄河中上游之地,不可大肆砍伐树木,尤其沿河边际。还有则是,鼓励南方发展水利,将农业粮食重心向南方转移,相信不需多久,凭借长江下游的圩田等,外加那充足的降水量,南方必将超越北方,若是北方旱灾,则会得到更好的救援,这样的话,朝廷对于民心的掌控,会更加好吧。毕竟,天灾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若是有了天灾还不救民,那么,势必如前隋朝一样。而我大唐,则不会如此,重民利,且有如此多的粮食储存,一旦灾害起,定能及时援救,定是历代最得民心的朝代”李泰站在一张大型地图前,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自己对于北方、南方水利的看法,以即希望实行的措施,将目光转向几位重臣。

    房玄龄点了点头,首先开口“老臣亦听闻,长江下游多圩田,非常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而且,南方多降雨,确实如此。殿下所提,加强塘浦圩田水利的发展,排灌技术的进步,南方的耕作栽培制就由一年一熟逐步演进为稻、麦两熟和两稻、一麦的制度。老臣觉得可行,如此,我大唐粮产更为丰富,百姓亦更加富足”

    褚遂良思索了一下,也出声“魏王所言,水利能使一些地区的作物组成发生变化。老臣深觉确实如此,黄河流域自西周迄至春秋,主要农作物为黍、稷;而到战国、秦、汉时期,粟、菽(大豆)、麦则成为主要农作物。菽、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是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就是农田水利排灌事业的发展,促使一些低产地区变成为农业高产区。若是我大唐能将水利发展至及至,则,我北方、关中等地,亦能出现大批农业高产区”

    这话立即得到长孙无忌的赞同“西汉以后,灌溉渠系工程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只是在少数地方略有兴建而已。就目前而已,我唐初虽然大肆复兴北方水利,但是,这农业粮产以及发展,却已到了及至。不可再有深层次的发展,若是魏王所提,能引进新种粮食作物供北方种植,成活是最好,但是若是无法成活,则只有依赖以新的农田水利的发展了,若是北方农业再次发展起来,则民心更为陛下所用”毕竟是出生于北方关中的贵族世家,一句话就泄露了其内心希望北方利益增加的心理,不过,却无法有异意,毕竟,在这里的,多为与关拢有利益,或者是出生北方的大臣。

    而一直未出声的魏征,却好似思考着很重要的问题“魏王殿下言,这陂塘工程亦适用于南方丘陵地区,尤其是尚未开发的广东等地?”

    李泰一听,立即点头“正是,这陂塘水利适建于丘陵地区,起始于淮河流域,汝南、汉中地区也颇发达。而且,百姓亦可在陂池中养鱼,进行综合利用。另外,这岭南丘陵之地,尚属不毛之处,却非是不可开发,还有那剑南等地,虽多丘陵、山地,却也正可适用陂塘水利。还有,朝廷可令其种植梯田,定能让其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甚至赶上其它地区”

    “梯田?”李世民微微诧异,眼中闪过一道光芒“是否如同阶梯式种植,将水从丘陵顶上灌溉,令其自行流下,经过下层田地,进而使得整个丘陵都得到灌溉?”

    李泰一听,顿时大为意外,却也赶紧拍马屁,心想,上回就是提了下,他是没在意,这回刚说,居然就反映过来了,真不愧是太宗皇帝啊“父皇果然不凡,儿臣所说的梯田,却是如此,但这前提是,灌溉工程的发展,灌溉方式、工具的发展等,不过,想来若是朝廷想出梯田的方法,那么,岭南的百姓自己定能创造出新式灌溉工具,更将梯田发展至完美。毕竟,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杰出的,伟大的”

    魏征听了,摸了摸胡须,点了点头“如此,却是可行,既可为我大唐发展灌溉工程,又能让岭南等地百姓感激朝廷,更能为朝廷开发这些尚未开发之地,这计策,确实可行,而且,如此皇恩浩荡,岭南必定齐心”

    “那么,魏王殿下,您说的,在江南地区,尤其是太湖流域的塘浦圩田系统,又该如何发展,当然,是利于百姓,却不会大肆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一听到岭南地区都有戏了,房玄龄又想到了李泰介绍的太湖地区,虽然也知道此地位于江南,适宜种植,但李泰好像有更好的方法似的,不禁就好奇了。

    李泰愣了愣,随即想到,反正原来的太湖地区发展是在唐中叶以后,我不过提前而已,遂笑了笑“在古代太湖地区,劳动人民在浅水沼泽,或河湖滩地取土筑堤围垦辟田
>>>点击查看《初唐逍遥王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