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126章 会试新规,崇祯亲自出题(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章节目录 第1126章 会试新规,崇祯亲自出题(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

    报童们抱着一大摞子大明日报边走边拿着报纸挥着这、吆喝着。

    听说是会试新规,参加会试的学子们哪里还能忍的住,纷纷围了上去。

    只是片刻的功夫,众学子们都懵了,随即议论声冲天而起。

    “知道人多,但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一万三千余人,这应该是自科举以来会试人数最多的一次吧,按照历年录取在两百五十到三百人之间,这差不多得六十取一吧!”

    “人多也没事,如此多的人参加会试,应该会录取的多一些吧!”

    “多肯定会多,但也有限,毕竟朝廷新规候补不得超过三年,现在大明虽然还缺官员,但缺不了这么多!”

    “本以为朝廷整顿吏治,急缺官员,新朝第一次会试会录取多一些,但现在看来,算是陪跑了!”

    “趁着这个机会,打听一下哪些学子有希望,现在结交一番,以后也能混口饭吃。”

    “你们再看看,今年的会试改了评卷方式,采用分数制,和崇祯元年的武科是一样的。”

    “还有,你们看看,今年会试录取废除了洪熙元年定取士之额,南北四六分的诏令,整个大明统一录取,不分南北地域了。”

    “这、这……这是打破祖制了,满朝官员就没有反对的吗?”

    “反对什么?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为什么要反对,以往对评卷和排名都在主考官、同考官手中决定,主观因素太强了。

    现在是分高分低一目了然,哪里还用的着争论!”

    “就是,如此就杜绝了走后门、拉关系的可能性,因为评分标准就在那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怕是主考官也没法改!”

    ……

    会试新规的刊印,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但对于大多数的学子来说是比较赞成的,这部分人都是普通之家的。

    讨论过新规之后,众人又开始讨论着之前的话题。

    “会试三扬,前两扬倒也不算什么,关键是第三扬的策论,这才是重中之重,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

    “现在不一样了,按分数来,前面两扬若是分数低了也会影响整个名次的。”

    “大明马上要迎来数十年之久的盛世了,估计今年的策略会是治国安邦方面的!”

    “去年的宁远互市招商,似乎朝廷要大力发展商事,会不会跟这个有关系?”

    “有可能,还有可能就是刑律方面的策论吧!”

    ……

    众学子们纷纷议论着,文华殿内,崇祯坐在首座之上,下面站着三十二人。

    这三十六人就是本次会试的主考官和同考官,主考官四人,同考官三十二人,几乎是往年的两倍了,但谁叫今年参加的人数是往年的三倍以上呢。

    即便是有三十二人,每人平均得评四百三十份试卷,到二十六日放榜,日均三十余份。

    看着不算多,但别忘了会试考三扬,也就是一天近百份,工作量不小的。

    主考官是礼部尚书刘宗周和内阁的韩癀、李标、李国普四人。

    同考官则是六部九卿各出一人,其余均为翰林院的人,都是锦衣卫调查过的清白、刚正不阿之人。

    崇祯本意是让孙承宗、袁可立二人担任,但一个去了济南坐镇,一个要统筹政务,实在是没空。

    听完了礼部尚书刘宗周对会试的安排以及进度之后,崇祯沉声道:“诸位,会试还有三天,召诸位来除了去听听你们对会试的安排外,还有就是为了试卷的问题!

    各部院上呈的试题多大三百余道,朕粗略看过一些,看的出来都用心了,

    可太多了,朕也难以取舍,所以朕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崇祯说完,朝着王承恩招了招手,两个小太监各自抱着一个箱子进了文华殿。

    “左边箱子里是四书,右边箱子里五经,你们抽出抽出七道,就是第一扬的试题了,有问题吗?”

    众人齐齐的摇头。

    会试三扬,第一扬考经问五条,考生需做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

    永乐时颁布《四书五经大全》,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统编教材以及科举头扬的标准答案。

    这是最基础的考试,若是连标准答案都答不对或者答不上来,那后面的也不用考了,所以,是哪几道题也就无所谓了。

    只是商量了片刻的功夫,走出七人,依次抽出一个纸球,交给了王承恩。

    “这七道题,朕会让大明日报馆印刷,开考前半个时辰送到贡院,都散了吧!”

    众人行礼后离去。

    待众人离去后,崇祯背负双手在大殿内缓缓的走动着。

    会试三扬,第一扬考四书五经的经义掌握情况,这是基础,看看考生是否博学。

    第二扬则是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可以简单理解为公文,检验考生是否具备做官的基本条件。

    要求士子模仿上位
>>>点击查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