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萧远萧远先 > 萧远萧远先目录 > 章节目录 第449章 小改革(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萧远萧远先 章节目录 第449章 小改革(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送走宣王之后,萧远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每天,他都会处理一大堆奏章。

    这其中,多有各地郡守上疏,当然也不乏溜须拍马之辈,什么大王最近饮食可好,臣忧心君上,君上当多保重身体什么的。

    对于此类,萧远都是随意扫一眼便扔到了一边,作废章处理了。

    对上奉承,人之常情,但在他这里,想升官,你得治理好地方,拿出政绩才行。

    其实秦国的官场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各部各司其职,不存在相互推诿,就像工部,可不止工部尚书一人,其下官吏还有很多,事情汇总到尚书那里,他作处理,稍大之事,则需君王决断。

    而在公文方面,一旦作假,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就比如地方官,想搞表面政绩,明明所辖之地民生不好,却偏偏上报说一派繁荣,那一旦败露,轻则革职查办,重则人头不保。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

    这一天,秦王府。

    “臣等参加大王,我王万年——”

    众臣跪拜,齐声高呼,这里不同朝议大殿,多少是显得有些拥挤的。

    “众卿平身。”

    萧远一挥袖袍,于正上方落座。

    “谢大王——”人们再次齐呼,纷纷起身,然后分左右而站。

    “可有事奏?”萧远象征性的问了一句。

    他话音一落,刘玉之就站了出来,拱手施礼道:“禀大王,臣,有本启奏。”

    “丞相请言。”萧远微微伸手。

    刘玉之道:“关乎全国教育实施问题,在大王政令之下,各地学府都在紧急建造,用不了多久,将会全面展开,但在此之前,有数名大学士提议,在幼年孩童的读书问题下,首推《孝经》,百姓识字,从此经开始。”

    各地大学士,是最近新设立的一个官职,主要应对于地方学府,负责教育的改善,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

    而俗语有云,百善孝为先,此乃为人之本。

    萧远听完,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准学士所奏。”

    “我王英明。”刘玉之先是说了一句,又道:“另外,则是各级军官问题。”

    “哦?我们的军官制度,存在弊端吗?”萧远眉头一挑。

    刘玉之道:“非制度问题,而是学识问题。”

    “臣举个例子。”

    “关奎将军,赫赫战功,中级将领,当初,大王率军出征,反攻西戎的时候,他负责驻守西平关,可对大王的军令,他却需要军中文官帮他看,可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隐患。”

    刘玉之并不是在弹劾关奎,相反,对其战功,是持肯定态度的,只是在说明一些问题而已。

    萧远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刘玉之继续道:“大王麾下,有很多能征惯战的将领,可这些人,却大多家境贫寒,出身草莽,目不识丁,我王不可不察。”

    他说的没错,秦军将领,多起于卒伍,说白了,泥腿子出身,敢拼敢打,打起仗来,一个顶俩。

    而且很多人,天生就能看懂军事地图,能带兵打仗,这与识字无关。

    于战争而言,秦军将领绝对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刘玉之说的,也不能不解决。

    毕竟,人往高处走,就像高盛,跟随萧远出征的次数越多,他也越来越喜欢读兵书,这是一种不断进步。

    萧远思虑了一下,先是说道:“听丞相所言,似乎有隐隐指责寡人重武轻文之意。”

    “微臣岂敢,只是在阐述事实。”刘玉之慌忙说道。

    “好吧。”萧远终究是考虑了的,便道:“丞相的提议,本王是赞同的,这样,即令中央军,中低级将领,务必识字!不管他说自己粗人也好,草莽也罢,一切推辞之理由,全部驳回,现在是夏季,等到冬季的时候,将领之中,再有目不识丁者,严惩不贷!”

    “微臣领命。”刘玉之当即施礼。

    接着,丁荣站了出来,拱手弯腰道:“大王,臣,也有一事要奏。”

    “丁大人?”萧远略感意外,毕竟,丁荣之前可是皇廷高官。

    后者说道:“臣以为,我国现在的政治体系虽然已经完善,但官员俸禄,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何意?”萧远凝声问了一句。

    丁荣解释道:“现在天下列国,皆是以帝国制度,实行官俸,比如某大臣,比两千石,实则发到手上的不过数斛。”

    “朝廷说的官俸,是两千石,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没有两千石,官员就会想办法弄到这两千石,以致官员,先顾自己利益,多有横征暴敛。”

    “微臣以为,与其如此,不如真金白银,将此事明确,提高官员俸禄,有效杜绝贪腐之事。”

    他这个提议,倒还真值得考虑,萧远闻言,不由轻咦了一声,开始思虑了起来。

    其他大臣,也都纷纷交头接耳,开始小声议论。

    丁荣继续道:“以一品
>>>点击查看《萧远萧远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