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我成了大明勋戚目录 > 章节目录 153 驱虎吞狼 二合一(第1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我成了大明勋戚 章节目录 153 驱虎吞狼 二合一(第1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153驱虎吞狼(二合一)

    连绵的春雨依旧没停歇,沈忆宸撑着油纸伞走出紫禁城,刚才所发生的一切,对他而言宛如梦一场。

    自己在大明的科举生涯,就这般结束了吗?

    说实话,这种感觉就如同毕业季离开学校一样,仿佛告别了一段过去的人生。

    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寒窗苦读圣贤书了,未来迎接自己的,将是充满了尔虞我诈的官场。

    到那时,自己又能否在功名利禄、势倾朝野中,保持着曾经的初心?

    想到这里,沈忆宸笑了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话听着让人感到热血沸腾,想要以行践言又谈何容易?

    皇城脚下商贩行人的喧嚣,打断了沈忆宸脑海中那些虚无缥缈的想法,他开始思考更为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殿试最后交卷阶段,王振的举动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点沈忆宸深信不疑,特别是对王振这种人而言,更不会无缘无故的帮你一把。

    今日你从他那里得到了多少好处,来日肯定会连本带利的还回去。

    自己又能给予王振什么回报呢?

    左思右想,沈忆宸认为自己最大的价值,可能就是那个还未到手的三鼎甲功名了。

    莫非王振还是没有死心,一定要把自己绑定在阉党的战车上?

    说实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当初在王山府上的对话,让沈忆宸可是忐忑了十几天,现在王振又添上一桩,还让不让人活了。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自己实力太弱,面对王振这种专权官宦,几乎没有抗衡的能力,只能小心翼翼地对待。

    不过谨小慎微,总比骄傲自大要强。

    毕竟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迎着春雨,沈忆宸回到了成国公府,却意外看见朱仪站立在府门前。

    “沈忆宸,你还是习惯于提前交卷。”

    朱仪淡淡说了一句,乡试起沈忆宸就每日提前交卷,他就预测到殿试大概率也是如此,果然猜测没错。

    只是这个时间点,有些过于提前了,还未曾听闻有新科贡士上午就交卷的。

    不过从这句话中,沈忆宸也能得知,朱仪站在这里不是什么偶然,就是在等着自己。

    “大公子,是有何要事吗?”

    沈忆宸反问了一句,没有弯弯绕绕。

    朱仪段位可比朱佶强太多了,他向来属于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在此等候自己,定然是有事要说。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告知你一声,父亲大人已托媒人与泰宁侯府合婚对了生辰八字,并且双方交换了婚书。”

    “下一步就是选个良辰吉日举办婚事,不知沈姨娘多久到京,你的大婚之喜可别错过缺席了。”

    就这事?

    沈忆宸感觉没那么简单,至少这件事情不值得让朱仪冒着春雨等候自己。

    “多谢大公子相告,书信我已托人传回了应天,母亲应该很快就会动身北上。”

    放榜定亲的第二日,沈忆宸就写好了书信,并且让矿工王能走驿站加急前往应天府。

    同时让他再找叶宗留要几个人,一路护送着母亲沈氏北上来京。

    说实话,让母亲沈氏来京这件事情,沈忆宸早就想做了。

    毕竟随着自己在成国公这里愈发受重视,林氏心中的敌意就越大,很难保证千里之外母亲的安全。

    与泰宁侯府的婚事,算是给了沈忆宸名正言顺的理由。并且现在有了参与海外走私分成的一大笔钱,他也能支撑起母子二人在京师的生活所需,而不必寄人篱下。

    “你做事情就是稳妥,这点比二弟强上许多。”

    听见朱仪转而提及到了朱佶,沈忆宸立马就明白过来,这才是对方真正想说的东西。

    “大公子,有话不妨直言。”

    俗话说与聪明人聊天就是轻松,但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聪明人站在自己这一方。

    如果不在,所谓的聪明人可能就心机似海,你完全摸不透对方想的是什么。

    相比较于跟朱仪打交道,沈忆宸甚至更愿意与朱佶争斗,前者就像是一条老谋深算的狐狸,后者标准纨绔子弟想做什么都写在脸上,应对要简单的多。

    “你这十来日在府中准备殿试,对于外界发生之事了解不多。”

    “二弟昨夜心烦气闷与人喝酒,说了一番会试前你与父亲大人拜访钱掌院之事。再加上拜见座师那日,钱掌院好像说了他据理力争改变排名,把你取中为会元的话语。”

    “这两件事情要是被有心人联系起来,恐怕会生出一场流言蜚语。”

    听完这话,沈忆宸脸上表情有些凝重了。

    科场流言蜚语有多大杀伤力,弘治年间才子唐伯虎的“科举舞弊案”,已经给出了一份答卷。


>>>点击查看《我成了大明勋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