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奔涌 > 奔涌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章 上海往事(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奔涌 章节目录 第1章 上海往事(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一进五月,上海的天气就跟道路两旁疯长的梧桐树一样,日渐一日的密不透风。

    夏常沿思南路一路向北。

    从小在思南路长大的夏常,感受着思南路几十年不变的静谧与缓慢,似乎回到了小时候。

    一到淮海中路,扑面而来的滚滚热浪以及不绝于耳的汽笛声,又将他从过去拉回到了现实。

    每次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或是心烦意乱时,夏常总会在思南路走上一走,回味过去思索现在展望未来。他很喜欢思南路充分融合了域外风情和上海韵味的独特气质,仿佛就是上海的繁华与喧嚣都侵蚀不了的一块宝地,为每一个老上海人都保留了一份关于童年的回忆。

    虽然现在已经搬家到了浦东,夏常却还是喜欢黄浦。黄浦是上海的老城区代表,依然保留着很多老城应有的历史文化风貌,以及上海租界时的建筑风貌。不过黄浦在繁华之外,又是上海的“贫困区”,两年前,也就是2017年时,户籍将近90万的黄浦区,还有六七万家庭在使用手拎马桶。

    当然,从2018年时,黄浦区开始大力推动旧城改造,不少人家都陆续用上了抽水马桶。

    从小在上海长大,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夏常从未离开过上海一步!他对上海的大街小巷熟悉得就像是对自家的后院一样,大到浦东的发展与崛起,小到片区的拆迁与周围小区楼盘的升值,甚至是一个包子十几年来的涨价曲线,他都了如指掌。

    夏常自认对上海的感情深到了骨子里,他对上海的热爱,是天性。他从未想过要离开上海去外地发展,但今天,他第一次动了要去北京或是深圳的念头。

    因为,他再一次创业失败了!

    在黄浦住了十几年,亲眼目睹了黄浦合并了南市和卢湾之后,成为黄浦新区,夏常以为以后可以借助黄浦新区的东风,不料父亲因为参与开发浦东新区的缘故,带领全家搬到了浦东。

    当时夏常极为不舍,毕竟小伙伴和赤裤兄弟都在黄浦,更不用说当时人人都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夏常就理解不了父亲夏祥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黄浦区不呆,非要去荒郊野外的浦东。

    尽管后来浦东的飞速崛起印证了父亲的远见,他对当年的搬迁到今天还依旧耿耿于怀。

    夏常的成长经历和大多数黄浦人差不太多,家就在南京路步行街后面的石库门里。父亲以前在北京东路的五金商店工作,而母亲就职于云南南路的餐饮老字号。

    他从小听着外滩的钟声长大,还曾经照过大世界的哈哈镜,学生时代爱逛福州路书店街和人民广场地下的迪美。父母和其他上海父母一样,希望能够考上公务员,在海关或者市府工作。

    结果追随父亲到了浦东的夏常,并没有如父母所愿成为公务员,他学了理科,毕业后自己创业了。

    或许是父亲不管他如何反对都要搬到浦东的决定,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叛逆的种子。又或者是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人,报考大学时,父母力主他学文科,方便以后走公务员之路,他却偏偏选了当时还是冷僻专业的人工智能。

    因为夏常相信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

    在夏常出生当年的4月18日,中央决定开发浦东。1993年1月1日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直到2001年8月8日,浦东正式成立了行政区,从此迈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同年,父亲决定举家搬迁到浦东,和母亲一起,积极投身到了浦东的大开发之中。

    11岁的夏常从此告别了黄浦岁月,和父母一起来到了浦东,并亲身经历了浦东奇迹般的崛起。

    如果说夏常的童年记忆全是思南路、石库门、人民公园、人民广场、豫园外滩、南京路步行街,以及小资情调的绍兴路,那么他的少年回忆则是东方明珠、陆家嘴中心,以及已经消失了名字的其昌栈、周家渡、庆宁寺、南码头和烂泥渡。

    别人或许不知道,夏常却是清楚,在烂泥渡的附近开发了一个楼盘,全国闻名,是上海豪宅的代表性作品——汤臣一品。汤臣一品的盛名之下,烂泥渡的名字也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虽说夏常在浦东长大,伴随着浦发从荒凉到繁华再到强大,但他最难忘的却是静安高大的法国梧桐、精致的洋房、幽静的马路;以及长宁富有艺术气质的电台和宁静祥和的画廊;还有杨浦的复旦大学;虹口的鲁迅公园;闸北的上海南站老广场——尽管后来闸北并入了静安,他还是不习惯把闸北叫成静安,等等。

    上海的点滴过往和每一步的进步,都在夏常的心中沉淀,像是一副浓墨重彩的油画。

    夏常出生在黄浦,长在浦东,在杨浦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和同学黄括一起在徐汇成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公司成立后,开始时还发展不错。后来由于他和黄括在技术上的分歧而导致失败。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他痛定思痛,差不多休整了半年,又再次和莫何一起创业,成立了奔腾人工智能公司,结果坚持了不到
>>>点击查看《奔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