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大明公务员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七十九章理念的力量(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公务员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七十九章理念的力量(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百七十九章理念的力量

    何夕这一句,简直是石破天惊。引得所有人侧目。

    即便是刘三吾也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何夕,简直不敢相信这些话是何夕说的。

    其实,大明士大夫骨子里,对君权是有抵抗的。而且,中国古代皇帝权力也是有大有小的。虽然高举忠君思想的牌匾。但实际上,大明读书人对朱元璋,从骨子里畏惧,但内心中怨怼,甚至有一些人,未必没有反思。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

    而君臣之间的博弈,也是分阶段。

    总体来说,魏晋南北朝的世家政治,皇帝都算不了什么?铁打世家,流水的皇帝。

    但是到了隋唐之后,世家大族在皇权打压之下,渐渐落入下风之中。只能将臣权,或者说相权衰落,是在唐末纷争之中,朱温将清流大臣投入黄河浊流之中,世家政治彻底破灭。但是真正令中国社会走向内敛走向独裁,其实在南宋。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所有社会资源都要集中,北宋时期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荡然无存,皇帝任命权相的制度渐渐形成。看南宋政治与北宋截然不同,就是在权臣与权臣的颠覆与继承。

    而元代政治,更是另外的样子,有游牧民族的风格,独裁的性质更重。

    而真正形成明清独裁体制,其实是在朱元璋手中。但同样是一种历史惯性。

    这种历史惯性,并不是说朱元璋不纳谏,不听下面人的劝谏。实际上,朱元璋虽然暴躁,对下面严苛要求,但实际上,朱元璋在很多事情上并不是听不进去谏言。

    只是,在国家体制之上,朱元璋并不愿意与人分享权力。

    胡惟庸之死,就是一个典型。

    而今,何夕在这里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找死,一方面固然是大家所期盼的。但同时,也是在朱元璋面前找死行为。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朱元璋淡然说道:“具体说说。”

    何夕说道:“以臣之见,综合天下的意见,草拟方案,在报纸上公之于众,令天下人议之。能得天下百姓之心,则用之,不能得天下人之心,则改之。”

    朱元璋说道:“如果没有意见的。就定何夕了。”

    没有人说话。

    刘三吾从震惊之中恢复过来。心中暗道:“言伪而辩,行癖而坚,记丑而博,心达而险,顺非而泽。”

    在刘三吾看来,何夕就是这样的人。言伪而辩,记丑而博,心达而险,说的是何夕心性与学问,何夕内心之中其实很明白的,何夕不知道,他所谓的新法,很有可能会天下大乱吗?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依然推行,还振振有词,让人难以反驳。何夕只为了何夕的政治目的,而不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目的,并不介意毁掉大明。

    这样的人真正大祸害,大奸臣。

    行癖而坚,何夕毕竟是现代人。很多从后世带来的习惯,在明代人看来,就是怪癖。

    别人还看不出何夕的真面目,但是他刘三吾却是知道的。他决计不可能让这一件事情落在何夕手中。于是,刘三吾说道:“臣有意见。”

    太子听了,微微皱眉,心中暗道:“刘老夫子,你这是何苦啊?”

    而朱元璋更是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他就知道,刘三吾决计不会坐视不理的。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就是因为君子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不可退让的底线,这种原则太过明显,暴露在外,就成为软肋,很容易被人拿捏。

    朱元璋就是在拿捏刘三吾。

    刘三吾说道:“陛下,天下大事,不可决于众。此事乃朝廷大事,岂能操纵于舆情之中,且,天下纷纭万众,南北不一,天下间,哪里有让天下人都满意的律法。”

    站在人群之中的齐德眉头微微一皱。

    他此刻对刘三吾有些不满意。

    当然了,他并不是觉得刘三吾狙击何夕是不对的。而是方法不对。

    是的,齐德对何夕的险恶用心,是充分理解的。以一个光明正大,可以讨好所有人,无可挑剔的方案,将这一件事情揽到手中,至于将来,到手的事情,就是何夕做主了。

    何夕有太多的办法做手脚了。

    这也是官僚常年的手段。

    没错,何夕其实也有这个想法,不要说报纸上的舆论,就是网络上的舆论,都是可以被操纵。被操控。何夕想要的就是一场舆论战争。何夕的手段,谈不上多高明。

    只是刘三吾大半辈子虽然在官场之中,但是作为清流,对于很多鬼蜮伎俩,并不是很关注的。而今关心则乱,才做出这样的举动。

    刘三吾失策了。

    何夕说道:“刘大人此言差矣。”

    “天子百官,至阳也,百姓草民,至阴也,阴阳交泰,乃是天下大吉之象,故而,自古明君治世,无不重视言路,盖因言路,盖因,言路沟通上下,言路通,则天子知小民之忧,小民知朝廷之难,上下各安其位,治天下何难也,天下万方,自
>>>点击查看《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