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大明公务员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十五章 遥望辽东(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公务员 章节目录 第五十五章 遥望辽东(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五十五章    遥望辽东

    虽然说,汤和平定东南,但是海上的贼寇,还真是张赫杀了大半。立下许多功勋。从南洋到东海,甚至一度出现在琉球以东海域。张赫虽然从步卒出身,但是大半功业在海上。

    可以说战功赫赫,以至于封侯。而且所封的是航海侯,这个名号,千古之下,也是少有的。

    但是这样一个人,却说出这样丧气的话。不能不让人深思。

    有些话,是万万不能给朱元璋说的。但是张赫其实也意识到,他追杀越急。绞杀力度越大。海上贸易量就越少,单位利润就越高。其实海运昌盛的时候,就靖海商号那一些贸易量,远不能有那么高的利润。

    而利润越高,自然会让人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进行。

    这好像是一个死循环了。他抓得越紧。就越有不知道多少人,为了这一件事情冒头出来。而大海偏偏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环境,延绵数千里的海岸线。想要肃清。他手中的人手,再翻数倍,乃至于数百倍,也是不可能的。

    张赫或许对背后的经济原理。并不了解。但是对整个局面,是有所把握的。

    何夕说道:“这样的事情,每一次都海运都会有吗?”

    张赫说道:“说每一次都会有,过了。但是三五次都会碰见一次。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的。我也不是没有追杀过,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摇身一变,成为高丽水师?”

    何夕一愣,说道:“高丽水师,不是倭寇吗?”

    张赫说道:“你也看了,除非近距离登船,否则这船上到底是什么人?谁知道。不过一面旗帜而已。而且最近高丽乱的很。他们那些水师,早就无人约束了。做些什么不是很正常的?”

    兵匪一家,越是乱世越是如此。大明刚刚从乱世之中走出来,对于这样的情况,张赫早就见怪不怪了。

    何夕忽然想起,而今朝-鲜还不是朝-鲜,而是高丽王朝,似乎还与北元眉来眼去。高丽王朝,一直与元朝关系密切。朝-鲜女人在北元当皇后。高丽王朝,与北元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而今北元不在了,高丽王朝统治也有一些维持不下去的。

    国内关系是相当混乱。

    何夕再次感觉到辽东都司不容易。

    因为从战略上来看,辽东地区是大明对东方的一个突出部。而今大明辽东都司,仅仅有辽河流域几个卫所而已。北边是纳哈出的北元辽阳行省。东边是态度莫名的高丽王朝。

    与大明联系也仅仅有一条辽西走廊,还有海运而已。

    也幸好去岁大破元朝,将漠南草原纳入管辖之下,大明通向辽东又多了一条路,那就是出关到大宁,然后绕道辽东。何夕还记得,去岁一战,辽东都司也出兵了。

    这也是今年往辽东大量运输粮食的原因之一。

    何夕问道;“此事上报朝廷吗?”

    张赫沉默不言。

    何夕顿时明白,那就是不上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朝廷上对海运一直有反对之声。主要是从海运浪费,与不可靠等等方面说。如果再加上倭寇,又有了海运不安全。但是张赫而今负责海运,他不仅仅要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自己麾下一万多兄弟们着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运,也就吃海运的。

    当然了,这种从中揩油。算是封建王朝的常态。毕竟即便改为漕运也一样,漕运成为百万漕丁衣食所系。是万万动不得的。

    或许,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可笑?

    漕运与海运都有问题。但海运影响的人少,不过是长江口几个卫所长期服役而已。影响的人少,所以能废。漕运影响的人。所以不能废。

    只是很多人只看见表面,以为海运真是完美无瑕的解决方案。其实海运最大的优势,是成本。解开海运内里吧,也有很多不堪言的东西。只是处理事情,不求十全十美。因为如果作为完美主义者。那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

    何夕也就没有与张赫多谈深入东西。

    比如每一艘船压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其实何夕很想知道,从长江口到辽东,到底夹带什么比较赚钱。但是他毕竟代表皇帝。他怕问多了,这位张侯爷,一着急,一生气,一误解,让他沉海了怎么办?

    ------

    山东成山角,就是山东半岛最东端。也是这一条航线上能看到少有陆上标记。

    从看到成山角开始,这一段航运就进入最后一段时间了,航线做了微微调整,向旅顺口。

    旅顺口这个名字,而今才不过十年。洪武四年,马-云,叶旺两位将军,从山东蓬莱渡海,在旅顺口登陆。当时,旅顺口名为狮子口。与马-云的名字翻忌讳。岂不是马投狮子口。

    在寓意上实在不好。

    于是,奏明皇帝。朱元璋下令改名为旅顺口。

    从此定名。一直流传后世。

    一直是北方良港,自然条件非常好。

    何夕也看得出来,旅顺口两山环报。根本不用做什么修缮。就
>>>点击查看《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