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中国记忆 > 中国记忆目录 > 九卷 拨乱反正,百废待兴 第112章 营救失败,陈俊卿被秘密杀害(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中国记忆 九卷 拨乱反正,百废待兴 第112章 营救失败,陈俊卿被秘密杀害(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陈俊卿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说不定就只有眼前这一会儿了。(www.16kbook.com)对此,他思想上早有了准备。

    人在离世之前,多半是这样,记忆格外清楚,往事会突然一一出现在眼前。这是人的本能所在,这是人生之常理。

    陈俊卿此刻的头脑格外清醒,仿佛身上的伤痛全都消失了似的。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往事呈现在他的眼前。

    他出身在一个劳动农民家庭。家里田地十多亩。父亲以耕作为主,兼做点小生意。母亲是一个很能干的家庭主妇,粗细活儿,肩挑手提,样样在行,又会安排家务,计划性很强,好多男人都比不上她。所以,家中的日子还过得有滋有味,令不少人羡慕。父母都希望他成材,希望他有朝一日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因此,供他读书。他读书勤奋刻苦,很用功夫,博闻强记,读了几天私塾,就读小学,又上中学。他的学绩很佳,深受老师器重。就在读高中第二学年时,家中不幸,父母先后病故,他无法继续读书,只得辍学,在家务农,日子还过得去。这年的冬天,一个中学时的老师邂逅相遇,给他讲了些进步的道理,传播了一些进步的思想,他的心里热了。他早就恨透了那些摇扇打扇,无所事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虫。白居易的《官刈麦》给他的印象最深。他不安于种田度日了,他对孟轲的《大同》很喜欢,常常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句话放在嘴上。

    后来,他的老师,一个地下党员,给他指了一条路,他放弃了“安居乐业”的想法,毅然出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家中的两个弟妹只得托咐伯父伯母照管。

    他先被介绍到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团长的名下做文书工作,离老师很近。渐渐地,他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能帮助老师做一些事,如了解军队中的情况,甚至弄点武器弹药。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成熟了。他要求进步,组织上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证明他确实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他所在的那个团,由于他的努力,有些进步的青年站在革命的一边,有的下级军官,也被他争取到革命队伍里来。后来,这个团去围剿八路军,结果打了一个大败仗,整个团差点儿被八路军的一个连歼灭了。因为残部分崩离析,人心所背,一败涂地,团长被罢官,迁怒部下,他的身份暴露了。他的老师叫他立刻逃走,并且叫他到川西,找川西地下党的负责同志冯识途。他晓行夜宿,到了成都,找到了冯识途同志。

    冯识途同志看了陈俊卿的老师的信以后,非常高兴地说:“小陈,你不错,有才能,有胆识,没有辜负你的老师的信任和培养。”

    “冯书记,你认识我的老师?”

    “哈哈,不但认识,我们还是生死之交呢!”冯识途笑着,把自己与陈俊卿的老师的关系说了一遍。

    冯识途和陈俊卿的老师白山是中学、大学时的同窗挚友,在中学大学时,都曾一起积极投入进步的学潮运动,而且结下深厚的友谊,情同手脚。大学毕业,他们就到中学任教,又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一边从教,一边进行革命斗争工作。他们又担任了地下党的负责工作,一个是川北地下党的宣传部长,一个是农运部长。在一次农运斗争中,因为叛徒的告密,斗争被敌人破坏,牺牲了两个同志。冯识途由于及时得到消息,免于被害,由上级党组织安排他到地下党川康边特委负责农工运动。他与白山分别已经五年多了。

    他向陈俊卿打听了一些白山的情况,说道:“小陈,你的老师是一位很有政治头脑,很有远见的人。你新来乍到,我们川西地下党的斗争,现阶段农村是一个薄弱环节,你倘若愿到农村去,就到一个新的地方去工作吧!”

    “愿意,服从组织的决定。”

    “好,你暂时在城里工作一段时间。等在农村工作的同志来了以后,再研究落实,然后你再去,这样行吗?”冯识途很平和地说道。

    “行。”陈俊卿回答得简单有力。

    后来,铁石与冯识途见面,冯识途谈及此事,铁石非常高兴,欢迎陈俊卿早日到来。不久,陈俊卿带着川康特委的重托,来到莲花镇。在告别冯识途时,冯识途对他说道:“小陈,你去工作,是作农民的工作,和作军人的工作不同,要注意方法。”在路上,他又想起他的老师和他告别时,对他的嘱咐:“小陈,你到新的地方去工作,是会有困难的。但是,你要记住,共产党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为着推翻吃人的社会而斗争。所以,我们是为了困难而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我相信你不会辜负党的希望,同志们的期待的。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斗争经验丰富的革命战士的。汉代班超有两句千古名言‘青山处处忠魂在,何需马革裹尸还’,我把它赠送给你。我作为你过去的老师,今天的同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给你的,就再以文天祥的两句流芳千古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
>>>点击查看《中国记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