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借问吹箫 > 借问吹箫目录 >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一章 蝗虫本是天灾(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借问吹箫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一章 蝗虫本是天灾(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到魏征不高兴,徐茂公赶紧解释:“我只是想到个和>事。”他可不敢惹魏征,上次从突厥那边回来,他就被魏征训得耳朵起茧了。

    也是那时候,徐茂公真正发现李世民的不容易。他被魏征念叨十几天,都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冲动,李世民是怎么受得了这十几年的?徐茂公在心里对唐太宗致以十二万分的同情,这有道明君的代价可真不小。

    “什么故事,说来听听?”身为主人,秦叔宝义不容辞地打圆场。

    徐茂公笑笑,开始讲故事:“某朝某代,有一年闹蝗灾,有个姓米的县令官当得挺负责,命令所有差役领着县里的百姓,各持棍棒扫帚,扑打蝗虫,因为大家齐心协力,灾情日益减轻。那蝗虫也不傻,看到这里不是它们的容身之地,剩下的就都飞到邻县去了,邻县蝗虫本来就不少,可县令却不加扑杀,反而见隔壁有蝗虫飞来,以为有机可乘,邻县县令就派人送来书信一封,斥责米县令把蝗虫赶到自己的辖区去了,还说要向上司告状。米县令看完信,又好气又好笑,随即回信写道:‘蝗虫本是天灾,并非我县独有。若从我县逃去,还请贵县押来。’”

    故事讲完,在场人都笑了。

    魏征笑了一阵子,对那米县令大加赞赏,又问徐茂公:“那这故事里有没有说,具体用什么方法灭的蝗虫?”

    不料魏征问得如此详细,徐茂公想想,才说道:“无非是勤捉二字,还能有什么,不过我看别的书上说,虫类的天敌是鸟类,如果飞鸟多了,虫子自然就少了。”以他对魏征地了解,要是不拿出点具体方案,魏征是不会放过他的。

    “这个办法好。”魏征果然点头,“我明天就请旨,让陛下下令,禁止民间捕杀鸟雀。不过,那以捕捉鸟雀为生的人就要另谋高就了。”

    “谁让他们害虫不捉,反而去杀益鸟。”受安允和熏陶久了,徐茂公对这种破坏环保地行为向来深恶痛绝。

    “对了!”他这话一下子提醒了魏征,“朝廷可以下令悬赏扑杀蝗虫,两斤蝗虫可以换半匹绢,这样即救灾,又可以发动百姓尽力灭虫。”

    “据说油炸蝗虫还是一道菜。要是有人愿意尝试。岂不是连粮食也解决了。”徐茂公开玩笑地补充说。

    “你吃过?”程知节好奇。

    “没有。”徐茂公虽然在现代长大地。但饮食上一向传统。“不过我还听说蝗虫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这是他跟孙思邈久了所养成地习惯。什么事都能扯到药方上。

    “我这就去和陛下说。”魏征坐不住了。放下筷子就走。动作利索地让人连留他地话都来不及说。

    “不管他。我们吃我们地。”程知节对这早习以为常。“人家可是当朝显贵。想什么时候进宫都行。”他这话可不是嫉妒。反而很欣慰。瓦岗派又是一条心了。比当年太子府。秦王府壁垒分明强多了。

    ……

    第二天,徐茂公就启程回并州了。

    在半路上,他就听说了两件朝中的大事,一事对外,一事对内。

    对外的事,是利可汗终于知道突利和大唐求和的,发兵来攻突利,突利可汗再次派遣特使来求救。可李世民说:“朕与突利为兄弟,有急不可不救。然利亦与之有盟,奈何?”表示不愿和利可汗发生正面冲突。

    话是这样做,但李世民下令让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对梁师都出兵。

    梁师都原是隋朝地鹰扬郎将,后依附突厥,占据雕阴、弘化、延安等郡,并自称皇帝,国号梁,建元“永隆”。突厥始毕可汗在时曾封他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后来又和利可汗勾结,对李世民劝降的旨意不理不从。

    这次出兵打梁师都,是中原人打中原人,不算违背和突厥的约定。可利可汗又不能不菅梁师都,他一发兵来救,自然顾不上突利了,这招围魏救赵用得是不错。

    另一件事,是对内的了。

    还是与蝗虫有关,据传蝗虫多得飞进了长安宫的御花园,被李世民看见捉住了。李世民向天祷告:“黎民百姓靠粮食活命,请不要让蝗虫再吃百姓的口粮了,要吃,就吃我地肺肠吧。”说着,就把蝗虫吞下肚去。

    这消息传出去,百姓感激涕零,民间兴起灭虫的风潮,几天,蝗虫就不见了踪影。

    对李世民地爱民如子,徐茂公也是由衷敬佩。他自问,让他灭虫可以,让他活吞虫子,他可做不到。所以说,当个好皇帝,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徐茂公再次感慨之余,心里也有点担心,这李世民吃虫子,

    因为听自己说过,蝗虫能吃地原因吧,但自己记得,虫可以生吃啊,所以他要吃坏肚子,可不能怪自己。

    ……

    怀着这样的担心,徐茂公回到了并州。

    仍然先公后私,在军营里转了一圈,看没什么事,徐茂公才回家。

    袁紫烟迎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十四、五岁地小姑娘,衣裳鲜艳,脸色却不太好看。

    这是府里新来的丫环?徐
>>>点击查看《借问吹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