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借问吹箫 > 借问吹箫目录 > 正文 第十五章 第三架飞船(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借问吹箫 正文 第十五章 第三架飞船(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

    八月

    杨玄感兵败被杀

    消息传到瓦岗山。

    不行,我要去找蒲山公。刚加入瓦岗的王伯当首先就坐不住了。

    伯当,你先冷静点。徐茂公一把拉住他。

    你就是要找蒲山公,也得知道他在哪。还是等袁姑娘把具体的消息打探清楚,你再去也不迟。谢映登所说的袁姑娘叫袁紫烟,是一个多月前徐茂公下山时碰上的,据徐茂公介绍,那位袁姑娘的师父和他师父是方外好友,所以袁姑娘也算他师妹,眼下正没出去,他就把她带上山来了。袁紫烟现在就负责瓦岗山的情报收集。

    袁紫烟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场面。

    怎么样,有没有蒲山公的消息?最先发问的自然是王伯当。

    徐茂公冲她点点头,幸亏她来得及时,不然他们几个未必劝得住王伯当。

    蒲山公没事。袁紫烟先用一句话让王伯当镇定下来,再细说详情,据我们的探子回报,蒲山公一开始是被抓住,在押送回京的路上,行止邯郸附近时,他与随行的人一起逃走了。至于逃向何处,我们就不知道了。

    那现在怎么办?知道李密暂时没事,王伯当冷静下来,思路也清晰了,李密既然是逃亡,行踪将更加隐蔽,人海茫茫,他到哪里去找?

    伯当,你曾经说过是蒲山公让你来瓦岗的?徐茂公寻思着问他。

    王伯当点头,都是自家兄弟,蒲山公让他上山的用意他一开始就无意隐瞒。

    那么蒲山公知道你在瓦岗,他一定会想法和你联系,依我看,你不如就留在瓦岗等消息,免得往山下跑反而错过了,我们这些人里,只有你认识李密,要是蒲山公真的找来,你却不在,还真不好办。李密现在的身份特殊,如果有人打着他的旗号找来,也是件麻烦事,他总不能说袁紫烟在宫中见过他。

    单雄信同意徐茂公的主意,拍拍王伯当,劝道:袁姑娘刚才不是说了,蒲山公不是一个人逃走的,他身边有人保护他,连官军都抓不住他,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要是碰上别处的义军,凭蒲山公的名声,他们敬着供着还来不及,哪会让他受委屈。

    那我再等等看,要是半个月内还没消息,我就下山去找。王伯当决定。

    ......

    安抚住王伯当,徐茂公和袁紫烟回到自己的住处。

    你真会同意李密来瓦岗?袁紫烟问他。

    把李密放在身边看着,我们不是更省心。我的飞船毁了,你的飞船不能用,抓了李法主也回不去,不这样又怎么办。

    不知李法主的那架飞船还能不能用?

    起先我也担心,他会不会利用那架飞船再跑到别的时空去,可看到伯当上山说是李密在找退路,我就估计他的飞船也不能用,再后来你送来的消息,李密在杨玄感失败后,躲在了附近的一处农家,然后被捉的,我就敢肯定他的飞船是真的坏了。

    不过说起飞船我到想起来,我的飞船还在江西贵溪的山里面,它已经不能用了,该怎么办?袁紫烟皱眉,天长日久,难保不被人发现这不属于这时代的怪物,可真要毁了它,想起飞船的价值,她就肉痛。

    不能毁。徐茂公首先否决这一选择,就算要毁也得局里来人正式通知,不然账计到我们头上,我们就是白给局里打一辈子工,也还不上。

    紫烟同意,局里那些成了精的老狐狸们一定很乐意他们欠下这样的债务。

    不如我去趟江西,把飞船运回瓦岗附近,和李法主一块,就近看着。袁紫烟想到这个主意。

    好是好,不过外面太乱了,瓦岗山这边我又抽不开身...徐茂公担心她。

    没关系,我扮成商人,将飞船从运河送过来,到时你只要带人去接就行了。袁紫烟说出自己的计划。

    知她办事一向稳重,徐茂公只好点头,万一遇上危险,你就不要去管飞船,保护自己最重要,听到没?他强调。

    嗯。袁紫烟冲他甜甜一笑。

    *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

    李密再次整理衣冠,为上瓦岗做准备。

    如今的他,再不是那个什么也不懂的李法主了,他原本不想对历史造成任何影响,所以穿越来这时代也只是老老实实做他的蒲山公,可这乱世之中哪有桃源?杨广,杨玄感,不管情不情愿,他已经被卷进历史的洪流中了,既不想坐以待毙,只能发奋图强,想到这二年多流亡的岁月,李密只觉不公平,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也能自立称王,他拥有比他们先进一千多年的头脑,为什么不能干一番大事业呢?

    蒲山公,王伯当进来,徐军师要到了。瓦岗山对蒲山公的到来持两种意见,翟大当家拿不定主意,他们必须得到军师的支持。徐茂公决定先见见李密再说,所以今天的会面就很关键。

    知道这次会面的重要性,李密决定亲自到外面迎接。

    瓦岗军有上万余人,不是义军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但却是名声最好的一支,这很对李密的
>>>点击查看《借问吹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