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太子英明 > 太子英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983章 肯定是粮草出问题了(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太子英明 章节目录 第983章 肯定是粮草出问题了(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燕都城。

    皇宫。

    燕皇柳军天起了迁都的心思,以避夏军的锋芒。

    满朝文武,自然也分成了三派。

    主战派反对。

    他们认为,李弘和另外一路兵马撤回燕都城,燕都城就还有二十万兵马。

    燕都城高大,易守难攻,粮草又极其充足,绝对能坚持两三年。

    而萧逸远程作战,粮草极长,久攻不下,必然会撤兵。

    而主和派认为应该议和。

    四国联盟之下,萧逸的目的必然不是要灭掉大燕国,而是要获得一些好处。

    所以,可以派使者去见萧逸,许给萧逸一些好处,萧逸便可以退兵了。

    等萧逸退兵之后,燕皇柳军天再励精图治,强大大燕国。

    第三派,就是跟柳军天是一个想法了,迁都,暂避锋芒。

    这部分官员,也并非是一心为国,而是因为他们在燕都城的利益不大。

    而在大燕国的陪都大燕城,他们就能占据主导地位了。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真正能为国分忧的忠臣,绝对是少之又少的。

    朝廷之上,这三派争论得面红脖子粗,谁也说服不了谁。

    燕皇柳军天听得一阵头大,更是不知该听从哪一方的意见了。

    好像,这三派的理由都很充分。

    不过呢,毕竟年龄大了,燕皇柳军天不再有年轻时候的魄力,对以李弘为首的主战派还是表示了否定。

    大燕国连战连败,兵马损失五十万,还怎么战?

    如果这二十万兵马再没了,大燕国可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毫无反抗之力。

    到那个时候,柳军天这个皇帝也就做到了尽头。

    主和派与迁都派之间,燕皇柳军天一时还无法决断。

    后来,尚书令柳石奇给燕皇柳军天出了一个主意。

    先行派使者去见萧逸,与之议和,看看萧逸会出什么条件,目的是拖延时间。

    大晋国皇帝石崇年接到大燕国的求援之后,一定会有所动作的,到时候或许大燕国的危机直接就解除了。

    退一步,如果晋皇没什么动作,如果议和失败,再行迁都也不迟。

    这个办法不错,燕皇柳军天立即就采纳了,派出礼部尚书秦三佳出使。

    晋皇石崇年也收到了燕皇柳军天的求救信,不由大吃一惊。

    卧槽,大夏国的那个太子也太猛了吧,二话不说,直接就开打了,我们三国这边还正在调拨粮草,集结军队呢。

    这下子,晋皇石崇年就头大了。

    萧逸先发制人,直接就破坏掉四国联盟的计划了。

    四国联盟的计划,是大晋国、大成国和大齐国联手进攻大夏国的西疆之地,大燕国扛住萧逸的太子封国的进攻。

    可谁想到,大燕国竟然那么菜,败得那么惨。

    燕皇石崇年立即就向尚书令严邦臣和太子石成功问计。

    严邦臣说道:“启禀陛下,既然大燕国难敌夏军,我四国联盟的计划就得做出相应的变化。”

    “微臣以为,可让大齐国与大成国联手进攻大夏国的西疆之地,我大晋国可率军援助大燕国,挡住恶太子的进攻。”

    “只要大夏国的西疆告急,夏皇必然会命恶太子南下支援。”

    “到那时,我大晋国与大燕国趁机追杀,纵然不能大胜,也能光复大燕国全境。”

    “然后,我军与燕军可继续进攻恶太子的太子封国,必能让恶太子首尾难顾。”

    石成功拱手道:“启禀父皇,儿臣请旨,愿亲率兵马,驰援大燕国。”

    晋皇石崇年皱了皱眉头,向严邦臣问道:“尚书令以为如何?”

    严邦臣捋着胡须,笑着说道:“太子通晓兵法,可为主将。”

    “既然我军不用前往大夏国西疆,陶平将军可为副将,辅佐太子殿下。”

    东洲六大名将,大燕国占了两个,大晋国只占了一个,便是这个陶平。

    严邦臣的意思很明显,让石成功去赚军功。

    石崇年也明白严邦臣的意思,点了点头:“好,那就让太子起兵十万,以陶平为副将,驰援大燕国。”

    石成功大喜:“儿臣遵旨。”

    于是,大晋国发兵十万,前往大燕国,合击夏军。

    同时,晋皇石崇年的盟主令也到了大成国。

    高光远勃然大怒:“他娘的,石崇年是个狗屁的盟主,竟然让大成国和大齐国当炮灰,他大晋国闪人了。”

    “这个柳阳雨就是一个笨蛋,当初太子大会的时候,朕就看出来了,果不其然。”

    可是,骂归骂,高光远不得不考虑一下盟主令的内容。

    于是,高光远便将齐天仇喊了过来,向他问计。

    齐天仇得知情况,立即说道:“启禀陛下,眼下的情况,四国必然要保持一致。”

    “合则或许会胜,分则一
>>>点击查看《太子英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