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太子英明 > 太子英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967章 倭国战况(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太子英明 章节目录 第967章 倭国战况(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终于。

    慕容岭对倭国出兵了。

    夏军五万,以慕容岭为主将。

    高丽军五万,以太子李清鹏为主将。

    当然,这十万兵马的主将,还是慕容岭。

    倭国举国震动。

    一方面,昭和王派使者再去长安,向萧天行解释,说是倭国并无丝毫反抗大夏国之心。

    另一方面,昭和王又积极备战,准备给大夏国和高丽国联军一记痛击。

    这是倭国太子天禾一郎的主意。

    天禾一郎认为,若是能打几场胜仗,挫一挫大夏国和高丽国联军的锐气,接下来的谈判倭国就能掌控不少主动权。

    昭和王听从了天禾一郎的建议,调集精锐部队,准备先给大夏国和高丽国联军一点颜色看看。

    天禾一郎更是主动请缨,担任倭军的主将,亲自统领十万兵马,迎战大夏国与高丽国的联军。

    其实,倭国的兵马,虽然未必有百万之众,至少几十万是没问题的。

    天禾一郎之所以只率领十万兵马,便是因为大夏国与高丽国联军也是十万。

    以十万对十万,就不存在胜之不武的情况了。

    到那时,夏皇萧天行认识到倭国的厉害,必然会打消出兵倭国的念头。

    不然的话,若是天禾一郎率领五十万兵马将大夏国和高丽国的十万兵马吞噬掉,这个仇恨就会结大。

    接下来,或许倭国就会面对大夏国与高丽国更多兵马的进攻。

    只是,让天禾一郎万万没想到的是,双方的第一场交战,倭国就大败了。

    天禾一郎为了彰显倭国的武力,竟然放弃了大历城的城池之利,将大军尽出。

    这么一来,就是双方军营的对峙了。

    慕容岭得韩幽兰相助,轻易就搞到了倭军大营的布防图。

    有了这张布防图,慕容岭对倭军大营的情况了如指掌。

    慕容岭也是身经百战,一眼就看中了倭军大营的粮草囤积地。

    于是,慕容岭就趁夜对倭军大营发起了一次猛攻,一把火将倭军的粮草烧了一个精光。

    倭军大败,十万兵马只剩下两万,逃回城中。

    接着,慕容岭又派人换上倭军的衣服,佯装败兵,也向大历城溃逃。

    天禾一郎一时不备,命人打开城门,放这些假倭军进城。

    结果,又一场厮杀之后,天禾一郎仅带着十几名亲卫军逃出大历城。

    按照萧逸的吩咐,慕容岭将倭军的俘虏全部坑杀,一个不留,再次震动了整个倭国。

    有了大历城这个立足点,慕容岭自然是雄心万丈,准备再立新功。

    萧逸不但将韩幽兰借给了慕容岭,还将云仙儿也借给了慕容岭。

    云仙儿的谋略极高,妥妥一个女诸葛,担任慕容岭的军师一职。

    除此之外,还有皇甫铁手和皇甫追命,负责保护云仙儿和韩幽兰的安危。

    本来,萧逸也准备让天禾信子参战。

    但是,萧逸此战的目的,是最大可能地毁掉倭国的男性人口,杀戮会非常大。

    天禾信子毕竟是倭国人,而她的仇人只是昭和王。

    所以,如果夏军和高丽军大肆屠戮倭国男子,萧逸担心天禾信子会受不了,干脆就不让她去了。

    天禾一郎退守第二城谷城。

    谷城的兵马只有几千人,怎么能够挡住夏军和高丽军的十万兵马啊。

    于是,天禾一郎将这几千人带上,继续北逃。

    就这么连逃几个城之后,天禾一郎手下也有两万兵马了。

    于是,天禾一郎停在了不羁城。

    不羁城的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城中粮草和防御器械也是充分,是固守待援的最佳场所。

    慕容岭率领大军将不羁城围住,然后就开始命令士兵砍伐树木,准备打造攻城器械。

    当然,天禾一郎的求救信也提前一步出城去了。

    昭和王大吃一惊,立即派出十五万兵马,前去支援天禾一郎。

    十五万兵马,再加上天禾一郎手中的两万兵马,更是有不羁城之利,绝对能挡住夏军和高丽军的攻势了。

    可让昭和王与天禾一郎万万想不到的是,慕容岭并不是要强攻不羁城,而是采纳了云仙儿围点打援之计。

    在韩幽兰的协助下,慕容岭对倭国援军的情况了如指掌,轻易就伏击了这十五万援军。

    倭国的十五万援军,被杀足足十二万,失踪几千人,只有两万多人逃了回去。

    这一战,再次震动了倭国上下。

    昭和王这才真正意识到了害怕,夏军远比他想象中要厉害得多。

    人家只是五万加五万,拼凑出一支十万人的兵马,就已经把倭国给搞了一个鸡犬不宁。

    若是大夏国真的大军来袭,倭国除了亡国,别无第二条路。

    倭国的朝廷,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
>>>点击查看《太子英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