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太子英明 > 太子英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77章 楚皇后的死因(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太子英明 章节目录 第277章 楚皇后的死因(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接下来的日子,萧逸在安邑过得就很痛快了。

    白天,在城里转一转。

    晚上,则是由春儿和秋儿轮流陪侍。

    不得不说的是,樊霜女那一套伺候男人的活儿,萧逸传授给了春儿和秋儿。

    一开始呢,经由萧逸的解说,二女全都羞呆了。

    她们一直生活在秦府,耳濡目染都是孔孟教育,哪里见识过这样的情况。

    二女一开始自然是一百个不同意,死不同意。

    但是,搁不住萧逸的软磨硬泡,才勉强答应试一试。

    结果,二女都是一晚上就学会了,萧逸自然每晚就是爽呆呆了。

    一两回之后,二女倒也没有什么抵制了,反而觉得这样对提升感情很有帮助。

    她们只是一个要求,不得将此事告诉任何人,萧逸当然就答应了。

    至于卫红雪那边,萧逸倒是没有着急动手。

    毕竟卫红雪是卫家大小姐,须得真正洞房花烛那一晚,才能要了她的身体。

    这些日子,卫红雪经常陪伴在萧逸身边,二人的感情也逐渐升温。

    尤其是,萧逸送给卫红雪两首诗,更是一下子就彻底获得了卫红雪的芳心。

    第一首诗的名字就叫《红雪》。

    “金衣花里亸春寒,桃杏墙头正耐看。”

    “苦被东风爱装景,借些红雪打阑干。”

    第二首诗,名字叫《无题》。

    “红雪霏霏入燕泥,朝来犹是可怜枝。”

    “春风葵麦长安城,太子绝不见事迟。”

    红雪,一般都是指海棠。

    第二首诗,更是表达了萧逸的心思,他要用一辈子的爱去呵护卫红雪,抚平她昔日在感情方面受过的伤害。

    从此之后,卫红雪的俏脸上,经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卫玉林看到之后,不由老怀宽慰,暗暗庆幸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至于河东赈灾的事情,郡丞葛红光每天都有书信送给萧逸,汇报进度。

    葛红光不但十分卖力,更是能力极强,将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

    而且,葛红光更是吃住在修渠的工地上,引得了上下的好评。

    而且,这段时间,萧逸跟随皇甫南阳练刀,刀法更是突飞猛进。

    若是抛开力气的差距,萧逸跟林虎之战,已经是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了。

    这事让林虎三兄弟震惊之极。

    于是,他们三兄弟也开始拼命地苦练刀法。

    开玩笑,身为太子的护卫,刀法若是被太子比下去,他们还有什么脸面。

    这一日,练过刀之后,萧逸闲来无事,突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将皇甫南阳喊来。

    “见过太子殿下。”虽然也算是萧逸的半个老师了,但皇甫南阳却不敢在萧逸跟前托大,依然是上下有礼。

    “皇甫统领免礼,请坐吧。”萧逸指了指书房的一个椅子,“今日孤王喊你来,乃是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相问。”

    “谢太子殿下。”皇甫南阳走过去坐下,拱手道,“太子殿下请问,但凡是老臣知道的,自当相告。”

    萧逸点了点头,问道:“孤王听秦贵妃说,孤王的母亲楚皇后之死,颇有蹊跷。”

    “秦贵妃说,皇甫统领曾经奉旨调查过此事,孤王想听皇甫统领详细讲讲。”

    皇甫南阳也料到必是此事,微微一叹:“回太子殿下,老臣确实是奉陛下的旨意,调查过此事。”

    “虽然没有最终的结果,却也是有一些眉目,老臣慢慢说给太子殿下听。”

    “楚皇后虽然出身贫寒,却文采卓越,心地善良,更有风华绝代的美貌,更是没有勾心斗角的争宠之心,这才得到陛下的十分喜爱。”

    “然,在世家门阀控制的天下,后宫的皇后竟然是寒门出身,这就使得很多的世家门阀心里很不舒服。”

    “寒门崛起,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情,而楚皇后之事也让他们看到陛下在这方面的决心。”

    “而就在这时,楚皇后得知陛下虽有此心,却暂时束手无策。”

    “于是,楚皇后就给陛下出了一个主意,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这么一来,真正有才华的人,就会进入朝廷。”

    “这个办法,可以增加寒门的力量,削弱士族门阀的力量,还能让朝廷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可谓是一举两得。”

    “陛下自然是龙心大悦,但他也知道,朝廷的大员,几乎全都是世家门阀控制,这事若是跟他们商量,绝不会有结果。”

    “于是,陛下就倚重了楚皇后的才华,特意下旨,让楚皇后可以参与这件事情的朝政。”

    “经过陛下与楚皇后的一起努力,终于确定了科举制度的选拔方式。”

    “此事,陛下在朝堂之上一经说出,立即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然,几乎全部的朝臣都表示反对。”
>>>点击查看《太子英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