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那年1981 > 那年1981目录 > 章节目录 289 一定要听老婆话(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那年1981 章节目录 289 一定要听老婆话(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得罪晚得罪早晚是个得罪。

    还不如趁早装傻,离她家远点为好。

    魏春平知道这样做的话,有点忘恩负义,有点对不起大姐。

    可是又觉得老婆说的有道理。

    然后还想到自己家也要过日子,要是帮了大姐,自己家日子就不好过。

    而且不听老婆的,还会影响夫妻感情,影响家庭和睦。

    总不能大姐夫死了,他们一家没法过了,弄得自己也跟着没法过了吧?

    俗话说不听老婆言,吃亏在眼前,接受老婆管,一生都保险。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于是决定还是听老婆话,做老实人。

    在其他的亲戚朋友都对大姐家伸出援手的时候,他选择了装傻,逃避。

    为此被大哥魏春安训他无情无义,被大嫂骂他狼心狗肺,也无所谓了。

    派老婆去骂回来就行了。

    虽然他也没认为做了什么亏心事,但是对于大姐那边,总是从此有心理障碍。

    从那以后他们两口子再也没踏上梁家河的土地。

    逢年过节就是让孩子跟着大伯去敷衍一下算了。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老婆的眼光是独到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

    据说自从大姐夫死后,大姐一家孤儿寡母,过得那个艰难就别提了。

    坐山招夫吧,还是个瘸子,据说就是个老面盆,一拳打下去都拔不出手来。

    对于大姐家那样的情况,确实是能离多远离多远。

    走近了没好处。

    再后来大姐连新房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要给大仓订亲,订亲都没钱,还是来跟大哥借的。

    对魏春平来说,这就再次证明了老婆的英明。

    如果不是从一开始就坚决地闭上了“善门”,大姐肯定也要到他家来借钱的。

    还有后来大姐要盖新房,也是来大哥家借钱。

    老母亲心疼女儿,来劝老二借点钱给大姐。

    这可是触碰了老二两口子的原则底线,老二媳妇顿时恼了。

    去跟大姐对骂一通。

    大姐那个母老虎明明想要借钱还不承认,把兄弟媳妇骂得回家来摔了好几个碗。

    也就是说,魏春平跟大姐都是这种关系了,他不但不想见大姐她们,连大姐婆家那边的人也不想见。

    可是,现在他们已经坐下了,而且是装作很熟悉的样子笑容满面打着招呼坐下的。

    不可能再站起来走了吧?

    关键还不是他一个人,另外还跟着三个同伴呢。

    今天所有餐馆爆满,要是走了的话,可能再也找不到能吃饭的地儿了。

    没办法了,只能强装笑颜,跟梁老三坐在一起吃饭了。

    只是魏春平不明白的是,自己作为大仓的亲二舅,这么多年不跟大仓家走动了,梁老三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吧?

    按理说,梁老三肯定要跟大仓一家站在一起,对他这个不上门的亲戚表示不满。

    见了面,一般就得装作不认识。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心胸再宽广点的,最多就是打个招呼,点点头就过去了。

    也不至于这么亲热吧?

    然后更过分了,梁老三主动说,今天这顿饭他管了。

    跟另外三位不认识,居然主动热情地跟人攀谈,互相问是哪个村的,都是干什么的一类。

    还自我介绍跟魏春平是什么关系。

    俺大嫂是他的亲姐姐,俺俩人这是要急的亲戚啊!

    干建筑的包工头一听是这样的关系,顿时释然,笑着对魏春平说:“今天我们都沾了你的光了。”

    魏春平笑得很不自然。

    还是那句话,他是摆弄石头的,但不是石头做的。

    所以跟梁老三同桌坐着,人家还要请自己吃饭,让他觉得十分别扭。

    另外那俩同村的,养鸡的和烧砖窑的,也是不大自在。

    因为他们一个村,魏春平跟他大姐不走动了那事,那俩同村是知道的。

    或者说,他们村的人都知道这事。

    而且早就给这事定性,就是魏春平狼心狗肺,忘恩负义。

    现在遇上他姐姐的小叔子,人家小叔子还热情地请他们吃饭,那俩同村感觉很坐不住。

    唯有干建筑的包工头不知道这情况。

    在他看来,既然是要急亲戚,这样热情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于是他也热情地跟梁老三攀谈起来。

    听说对方是梁家河的,包工头自然而然要问到最热门的那个话题:

    “听说你们村出了个人才,考大学全省第一,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

  
>>>点击查看《那年198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