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那年1981 > 那年1981目录 > 章节目录 81 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那年1981 章节目录 81 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么要求孩子做到?

    梁进仓决定要稍稍改变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但是在条件有所改变之前,就是要给弟弟妹妹们展示,生活条件的改变,是大哥付出辛苦劳动的结果。

    就是让他们看到努力和回报的因果关系。

    现在他们把“当工人”看做洪水猛兽,那么当大哥让家里生活改观,他们跟着得到实惠的时候,要懂得好吃好喝的东西都是怎么来的。

    而不是大哥轻轻松松赚到太多的钱,弟弟妹妹们跟着过上富足生活,那样的话,他们一辈子就毁了。

    因为那样一来会让他们从小就以为,这个世界很简单,生活很容易。

    人生注定要选一条道路走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之地,但是通往理想之地的路有千万条,记得要选最难走的那一条。

    过了不多日子,付出总有回报的时刻来了。

    厂里发工资了。

    孙延成承包大件车间,一个月到底能剩下多少钱,只有郑会计和几个领导,以及他自己知道。

    但是很明显大件车间的工人都喜笑颜开,因为这个月的工资比以前翻了一倍,有的还翻了一倍多,最懒的那位都发到了将近四十块钱。

    当然最让人羡慕的是配料工梁进仓,一个月的工资,发了二百四十多快,将近二百五。

    全厂沸腾。

    他一个月的工资,是其他学徒工一年的工资数。

    把其他工人简直给羡慕死了。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厂长苏致祥不失时机地给每个车间下发了一张明白纸。

    就是一个问卷形式,让每个工人回答一下,梁进仓为什么能发这么多工资?

    他这是准备在厂里树立典型,用榜样精神去引导工人的工作热情。

    对于这位理想主义者的机关干部来说,思想工作可是他的强项。

    只不过,技止此耳。

    还是带有浓浓的书呆子气。

    所谓目标过于高远,就是没有目标。

    树立配料工这样一个典型,其实是可望不可即的一个典型。

    整个木器厂有几个人能做配料工?

    即使让你承包配料,谁能像一个工科学霸那样对木料做出精准计算,然后做到物尽其用?

    二百多块钱的月工资确实人人羡慕,只是,我的气质你模仿不来。

    要是让一般工人去承包配料的话,可能一个月赔进去二百也不止。

    梁进仓对于苏厂长这个树立典型的创意,表示了由衷的叹服。

    然后,又稍微提出一点意见,建议厂长再发散一下思想。

    比方说,细化、具体化奖惩制度。

    每个车间在计件工资的基础上,每个月都要评选出劳动能手,一二三名,分别对应不同的现金奖励。

    还有季度能手,半年奖,年度生产能手。

    定期举行技术大赛。

    不管是技术革新,还是富有成效的开源节流的建议,都根据贡献程度,按照一定比例,重奖。

    遵章守纪奖,敬业楷模,全勤奖……等等等等。

    苏厂长让小梁这些琳琅满目的创意给完全震惊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担心这些奖励真要兑现了,厂子连成本都要变成奖金发下去。

    可是跟郑会计她们仔细计算过后,惊讶地发现,这些奖项看起来会让厂子大量破费,但是由此带来的效益,却会更加惊人。

    一句话,奖给工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真正拿大头的还是厂子。

    于是大力推行。

    眼看就要过年了嘛,苏厂长还承诺,到年底要评选三名效益明星。

    除了现金奖励,还要奖励自行车,缝纫机等实物,其他各种年货翻倍。

    全厂的工作热情再次被引爆。

    像小梁那样承包配料大家模仿不来,但是立足本职工作,力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提高产量,这是完全能做到的。

    反正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而且干得越多,有可能进入前几名的话,还有现金奖励。

    都是真金白银,这钱简直挣疯了啊。

    于是在“向小梁同志学习”的口号中,几乎所有人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

    仅仅有寥寥几个人一点也提不起工作热情。

    比方说吴光荣副厂长。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厂子搞得越好,他心情越糟糕。

    另外在工人当中,女工黄秋艳不但没有投入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反而一点劳动热情都提不起来。

    厂里越热烈,工人们劲头越足,她越是不舒服。

    甚至每天都有一种如坠冰窟的感觉。

    因为前未
>>>点击查看《那年198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