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可爱的中国 > 可爱的中国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5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可爱的中国 章节目录 第35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32)指1928年12月5日至8日在湖口召开的中共江西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4人,代表党员5000多人。会议传达了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总结了“八七”会议以来党的工作,选举了新的省委机构,方志敏当选为省委委员;通过了政治任务、组织、宣传、工运、农运、军事、苏维埃、共青团等项工作决议。

    (33)此人后投敌叛变。

    (34)匡龙海于1928年12月底在德兴县磨角桥率领国民党军周志群旅下属的九连、十一连宣布起义,星夜投奔红军;起义后历任红军连长、团长、挺进师师长、红十军代军长。

    (35)周建屏(1892—1938),江西金溪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八一”南昌起义。1929年秋被派到信江苏区工作,是红十军的创建人之一,历任红十军军长、红七军团军团长。1936年到延安工作,后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6月30日在河北省平山县小觉镇因旧伤复发,不治去世。

    (36)芳墩即芳家墩,以下同。

    (37)涂振农(1896—1951),江西奉新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军政委。1942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后叛变。

    (38)此人为杨良生,后叛变。

    (39)立三,即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1930年6月11日,党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领导下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主张全国各地都要准备马上起义,定出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随后又将党、青年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这种“左”倾错误,称为“立三路线”。同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开始纠正李立三的“左”倾错误,李立三本人在会上也承认了错误,随即离开了中央的领导岗位。建国后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部长等职。

    (40)改组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内部的一个派系。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汪精卫的国民党和南京蒋介石的国民党合流。后来,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等不满蒋介石独揽大权,于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形成了国民党中的“改组派”。

    (41)潘务行、何东樵等是党从上海派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工作的革命知识分子干部。潘从事文化工作,何从事工会工作。他们在闲谈中提倡健康,要注意卫生、锻炼身体、经常洗脚、爬山等。王明“左”倾错误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执行者曾洪易即认为他们以“健康会”的名义进行改组派的活动,错误地将他们杀害。同一罪名被杀害的,还有与潘、何从上海同来从事互济会工作的罗子华。

    (42)吴先民(1905—1932),江西横峰县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2年12月11日肃反时被错杀,1945年“七大”时,党中央为吴先民平反。

    (43)德谟克西,英文democracy的音译,意即民主。通译德谟克拉西。

    (44)寻淮洲(1912—1934),湖南浏阳县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军长等职。1934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时任七军团军团长,后七军团改为十九师,任师长。

    (45)乐、刘、粟,即乐少华、刘英、粟裕。乐少华当时任红十军团政治委员,刘英任红十军团政治部主任,粟裕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46)刘畴西(1897—1935),湖南望城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任黄埔军校军官教导团连党代表,参加第一次“东征”时,因重伤割去左臂。后在叶挺领导的第二十四师任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9年派赴苏联学习,回国后,任红三军第八师师长。1933年调任闽赣军区司令。1934年任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军团长。1935年1月被捕,后与方志敏一同被杀害于南昌。
>>>点击查看《可爱的中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