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目录 > 第二卷 龙战于野 第十一章 二月二龙抬头(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第二卷 龙战于野 第十一章 二月二龙抬头(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名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所以清朝潘龙陛在《帝京岁时记胜》说道:“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枣糕、麦米等油煎为食,曰薰虫。”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又有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在老百姓眼里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还有很多地方,以二月初二为新一年真正的开始,祈望在新的一年去掉霉运交好运,所以流行在二月初二日剃新头,甚至在这日早上起床后还要站立朝北念上三遍“二月初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来祈求新年新气象,大行好运。

    在明岛湖镇,差不多也是如此。在二月初二这一天,几乎所有本地居民开的小店都关了门,家家户户不做针线,所谓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再者,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

    只有那几家理发店生意却是红火得很,因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选在这一天剃个喜头,所谓辞旧迎新,图个吉利。

    阿诚六人吃了早点,便朝东慢慢向镇外走去。一路上,许多行人也都是匆匆朝东而行,想是也奔庙会而去。而路过阿诚几人旁边的行人大多忍不住朝着他们瞧上又瞧,也惹得阿诚几个很不好意思。

    经过昨晚一事,阿薇和璇妍一见到阿诚,便分外显得尴尬,尤其是璇妍,只要阿诚瞧上她一眼,一张脸就登时变得通红,人也忸怩不安。就连走在路上,她也刻意拉了阿薇走在队伍最后面,想避开最前面的阿诚。

    本来阿诚还感觉有些歉意,后来慢慢地便想开了,随之坦然。而那吕冒直,则显得神魂不全,整个人恍恍惚惚地,时不时盯着璇妍看,又时不时转向阿诚,一会又悲又喜,一会又怒又恨。

    明岛湖镇本来就不大,几个人随着人流走了不过半个小时,便感到前面的人是越来越多,各种声音也是越来越嘈杂。

    而慢慢地,街道两头也多起两排帐篷来,帐篷里多是一些外地闻风而来的小商户,有卖衣服的,有卖小吃的,也有卖各种饰品的,甚至于还有卖黄历和字画的。

    出于女孩子的天性,璇妍和阿薇也被那些卖各种首饰和衣服的摊子所吸引,一见到这样的摊子便要走上去细看究竟。

    不过或许因为陌生和不习惯,两人就是站在小摊前看看,两人睁大了眼睛,看着那些眼花缭乱的头饰和耳饰等等,眼中露出一丝好奇和羡慕。

    “两位姑娘看看拉,有没有中意的,可以戴戴看呐!”一个摊子老板见了两人后忙招揽吆喝道。

    “这个可以先戴戴看吗?”璇妍抓着一枝珍珠耳环问道。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了。”老板忙说道,接着又去招呼其他客人。

    璇妍扭扭捏捏戴上珍珠耳环,而后笑靥如花,又似不好意思,问阿薇道:“好看吗?”

    阿薇也微笑着点了点头。

    阿诚怕摊主欺生,璇妍她们吃亏,便挤上前去说道:“想买的话我去跟老板谈价。”

    可阿诚刚说完,璇妍立刻慌张丢下耳饰,拉了阿薇就走,似乎阿诚是瘟疫一般。

    吕冒直见到这一幕,哼哼冷笑,以为璇妍嫌弃阿诚才这样,心中总算平衡了一些。

    “哼,谁要你无事献殷勤了,要谈价我们不会谈吗?”韩邦直也很不满,丢下一句酸话后和吕冒直追了上去。

    “阿弥陀佛,阿诚我们走吧,人这么多,别被冲散了。”照失提醒有些失神的阿诚道。

    “好,走。”阿诚说。

    过不多久,总算走完了摆满小摊的街道,来到了一处空旷的平地。只是现在所谓的空旷并不真正见空旷,因为到处都挤满了人。

    而在广场尽头,竖立着一坐高大的庙宇,庙宇外面金碧辉煌,金瓦红柱,白墙绿檐,气势不凡。

    正在这时,前面传来一阵吵吵囔囔声。阿诚怕其余几人遇到坏人纠缠,赶紧挤了上去。一上去,他果然看到了阿薇四人,不过他们却非主角,而是一脸好奇看着中间两帮人吵得沸沸扬扬。

    左边那帮人头系黄巾,穿着短打黄褂,带头一人抬着一个龙头,两鬓霜白,想是上了岁数,他带着两三精壮小伙站在进那大庙的台阶上,几乎堵住了进庙的道路;而另一边则是普通的衣衫打扮,大多不是夹克就是西装,带头的是一个戴着金丝眼睛,梳着光亮背头的高个男子;另外还有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夹在两帮人中间,似乎在劝说什么。

    阿
>>>点击查看《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