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龙的力量—南海扬 > 龙的力量—南海扬目录 > 第六卷 阿拉伯海 第七十章:南亚新局(第2页/共3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龙的力量—南海扬 第六卷 阿拉伯海 第七十章:南亚新局(第2页/共3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掩护印度陆军主力的撤退。如果不是孟加拉陆军各主力部队反应迟钝,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所遭遇的追击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些孟加拉民兵的话,恐怕这支部队早就全军覆没了。

    但是沿途无所不在的孟加拉游击队、中国空军的空中打击以及糟糕的补给情况依旧令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和印度陆军的其他部队一样举步为艰。经过了漫长的2个多星期的时间,印度陆军东部军区的3个主力集团军才从达卡外围艰难的撤退到印度与孟加拉的传统边境附近。从军用地图上来看似乎胜利已经并不遥远,毕竟这些在孟加拉的泥潭里深陷了近2个月的印度士兵距离他们的起点已经不远了,加尔各答那温暖的军用仿佛就在眼前。但与广大普通士兵的欢欣鼓舞相比,大多数师团级印度陆军军官却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大军已经进入了对手早已为自己挖掘好的坟墓之中。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孙子兵法》早在千年之前便总结下的经验,印度陆军竟然到了21世纪还茫然懵懂。”虽然早已离开了北京总参的虚拟兵棋推演中心,赶往祖国的西北边陲指挥着另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但是那些被任令羽挫败的日子却依旧如阴影般在胡维风的心头挥之不去。此刻在位于喀什的临时指挥中心,面对着曾经一起受邀参加那场兵棋推演的第38集团军军长黄玉成少将,胡维风手里拿着总参刚刚送来敌情通报不由得有些心浮气燥起来。接过胡维风手中的那份通报,黄玉成少将可以清楚的看到标题处赫然写着“我山南突击集群已于4月22日将印度陆军孟加拉作战集群合围于孟加拉国西北部的拉杰沙希地区。”

    “印度陆军孟加拉作战集群下属3个集团军、约6个主力师,如果再加上近200个营的准军事部队。也就是说我军在拉杰沙希地区兜住了印度陆军近30万野战部队,这可是自解放战争以来我军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合围歼灭战啊!”与胡维风的心浮气燥相比,黄玉成少将对这个从另一条战线上传来的好消息还是显得相当振奋的。

    “数十万大军的撤退工作竟然如此的草率。如果由我来指挥的话,宁可再冒着再横跨一条河流的代价。也要选择从库尔纳一线撤往加尔各答。唉!时无英雄,终令竖子成名。”站在胡维风的角度,这一个辉煌的战果可以说是印度陆军拱手送给任令羽的。现在印度陆军3个主力集团军被合围于河网纵横的拉杰沙希地区,等待着他们的只有被全歼的命运。

    实际上从达卡外围撤退开始,印度陆军高层便开始讨论撤退的线路问题,从达卡一线撤回印度东部无非有两条路线,即走北线的拉杰沙希地区,或走南线的库尔纳地区。从地理上来讲,北线的通行能力稍好于南线。在这条线路之上,印度陆军的重兵集团只要横渡贾木纳河这一条大河,而印度陆军在向达卡突击的过程之中,早已在这条河流之上架设了多座机械化浮桥。而如果走南线的库尔纳地区,印度陆军将面对由贾木纳河、恒河和普苏尔河这三条河流组成的河网地带。而其中的恒河和普苏尔河,印度陆军都缺乏渡河的准备。从这个角度上讲,走北线显然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但是亲自担任着前线总指挥的乔京德尔和坐镇加尔各答的卡尔马特中将却一致认定印度陆军应该穿过南线的库尔纳地区撤回国内。理由也十分简单,印度陆军如果取道拉杰沙希地区最终将在阿济姆根杰到贝尔当加一线集结,而这一地区正是中国陆军从西里古里走廊南下加尔各答的攻击轴线之上,以孟加拉作战集群的疲惫之军对抗中国陆军的虎狼雄师,其结果恐怕将是灾难性的。而从南线库尔纳地区撤回,印度陆军的3个主力集团军将顺利的在加尔各答一线集结,这显然有利于部队的休整,并可以有效的改善印度东部地区的防御态势。

    但是这一良好的愿望却在现实面前被砸的粉碎。一度被印度三军情报局局长马利克少将诱降的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师长蒂卡.汗少将却再度反水,率领着齐装满员的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在恒河流域部署防御,阻断了印度陆军从库尔纳地区撤回印度本土的可能。“蒂卡.汗少将当时是真的被我们诱降了吗?还是在任令羽的授意之下,对我们虚以委蛇,最终来个关门打狗啊!”这个问题在战后曾无数次的萦绕在马利克少将的心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蒂卡.汗少将并没为自己在这场孟加拉人民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中的“劣迹”付出任何代价,战后他得到了晋升的奖励,最终在2010年还荣升为孟加拉国的陆军参谋长一职。

    虽然面对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的阻击,坐拥3个集团军的印度陆军曾一度并不在意。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印度陆军虽然在达卡攻坚战中损失惨重,但是凭借着自己炮火和兵力的优势,印度依旧有信心可以正面强渡恒河。但是这些所谓的自信很快在第一次攻击之中便被打跨了。面对着奔腾不息的恒河水,印度陆军缺乏足够的渡河工具。而部署在缅甸境内的中国空军以及游弋于孟加拉湾之上的中国海军“上海”号核动力航母上的舰载航空兵更对印度陆军的强渡行动展开了不间断
>>>点击查看《龙的力量—南海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