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龙的力量—南海扬 > 龙的力量—南海扬目录 > 第四卷 孟加拉 第三十四章:破其卫城(二)(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龙的力量—南海扬 第四卷 孟加拉 第三十四章:破其卫城(二)(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困守巴东的印度陆军第57山地步兵师于2008年1月13日黎明时分停止了抵抗。很多印度士兵至死都不愿相信根本没有援军这一残酷的现实,12天的血战之中。印度陆军第57山地步兵师第18旅及师部直属各部队总计5800人中,有超过3400人永远留在了巴东的废墟之中。

    而作为攻击方,中国陆军在巴东城下的伤亡也接近2000人,中国陆军航空突击第171师和第259机械化步兵师各有一个主力团被打残。用两军鲜血谱写的巴东攻坚战成为了中印战争中双方伤亡数字最为接近的一次。

    随着鲜艳的“八一”军旗飘扬在巴东的城市上空,印度陆军中最为精锐的第57山地步兵师被正式清出了印度军队的作战序列。“皇牌不复存在。随着第57师的覆灭,印度在战争初期所依赖的精锐部队在战争中已经消耗待尽。在广袤的战场上,印度虽然仍然拥有着庞大的地面部队,但在中印两国对弈的棋盘上,他们都只是一些死棋。”印度远东战区总指挥阿塞得.普拉什中将在他的个人回忆录《错误2007年》如此描述着巴东战役之后印度军队所面临的糟糕处境。

    印度陆军在马六甲地区仍有超过8个师(旅)级单位,14万人的庞大地面部队。但这些部队均被海洋切割的支离破碎。除去在苏门答腊岛北部的第9机械化步兵师以及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地区的2师1旅之外,即便是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之上的4个陆军师(旅)级单位也被分散部署在如珍珠般散布于印度洋之上的上百个小岛之上。

    一旦彻底失去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这些部队便将失去机动能力,而成为一个个易遭攻击的孤点。中国远征军可以轻易的将其个个击破。而印度海空军在与中国军队不到一个月正面交锋之中,便因失血过多而不得不退出战斗。

    虽然新德里已经极尽所能开动自身的战争机器,弥补在战争开始后的这1个月来的其海空军的损失。印度航空发展局(ADA)及其生产伙伴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正加速生产LCA轻型作战飞机。这种高速、具有良好加速性、并配备高性能航电设备和多种武备的轻型战机的的生产型号被称为“敏捷”PV3轻型战斗机。

    印度空军希望这些可以分散配属、短距起降的国产轻型战机可以迅速的填补印度空军在马六甲上空的损失,承担起下一个阶段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近海防御作战的重任。

    尽管印度空军开出了 300 架单座战斗型、20 架双座教练型LCA的订单。印度海军也需要 90 架该型战机,但显然生产这些飞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 飞机年产量从未超过 12 架。在他们的生产计划中往往要一年半才能生产出装备一个中队的飞机。虽然进行了相关的生产动员,但除了LCA轻型作战飞机以外,印度的航空工业还要同时完成HJT-36“星式”中级教练机、“萨拉斯”多用途飞机等生产任务。

    要将战争继续下去,印度显然不能依靠本国脆弱的军工生产线。新德里的曼莫汉.甘地政府再度追加了1000亿美元的战争预算,绝大部分用于加大其国际军火采购份额。不过战争初期俄制战机和舰艇的糟糕表现,令印度军方大为诟病。印度海空军的高级指挥官们无视自己的所犯下的一个个致命的错误。客观强调他们所使用的俄制武器,也同样存在于中国的装备序列之中,俄国人的背信弃义才导致了战斗的失利。要求政府转向美国或欧盟采购武器装备。

    作为国际军火市场的“购物狂”,印度曾一度被世界各大军火巨头所青睐。为了争夺印度空军的战斗机采购订单。美国人曾提出准备在印度建航空制造厂,欧洲EADS公司则表示将向印度航空工业投资20亿欧元,瑞典萨伯公司甚至愿意租赁战机10年。

    但此刻面对印度军方的大规模招标,美国和欧盟的反应却出奇的冷淡。除了顾虑中国政府的反应之外,各大军火生产企业都很清楚,中印两国战力之间的差距并不是简单的一两种型号的武器可以弥补的。将先进的武器装备出口给印度,只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创造一个中国制造远胜于自己的神话而已。当然冷战之后,除了俄罗斯之外欧洲各老牌军事强国没有再保留其庞大的军工生产线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除了获得20架法制“阵风”F-2型战斗机、10架JAS-39“鹰狮”轻型战斗机之外。印度空军在新型战斗机采购领域仍不得不依靠俄罗斯军事航空工业,俄罗斯显然并不介意印度在军事采购领域的“花心”。

    米格-35轻型战斗机、苏-30MKI型重型战斗机、苏-34型前线轰炸机和苏-39型对地攻击机。俄罗斯人为新德里开出了以上的“菜单”,莫斯科承诺如果新德里照单全收,那么将中国空军逐出战场并非难事。虽然对莫斯科的“广告用语”将信将疑,但显然印度已没有更多的选择。

    与印度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军工全面的春天。除了有计划的整补前线部队的战损之外,中国军事工业各集团积极的参与到东盟各国空军
>>>点击查看《龙的力量—南海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