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龙的力量—南海扬 > 龙的力量—南海扬目录 > 第三卷 安达曼海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五)(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龙的力量—南海扬 第三卷 安达曼海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五)(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2008年1月12日晚上11点20分,在距离香港400公里以外的南中国海的波涛之下,2艘被印度称为“先进技术艇”(A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正高速向预定的发射阵位。已经离开印度东部海岸最大、最现代化的海军基地—安德拉邦兰比利超过2个月的印度水兵们,疲惫而又亢奋的期待着将导弹发射出去的那一刻的辉煌。

    印度海军的核潜艇操作和攻击训练,一度是依靠租借俄罗斯核潜艇来进行研制。 1988年,印度向苏联租用一艘查理I级(670型)核潜艇供训练使用。2004年10月,印度与俄罗斯达成协议,租借俄制“阿库拉-II”级(971型)攻击核潜艇,租期为10年。虽然名义上是租借,但是10年的岁月,对于一艘核动力潜艇来说实在太过漫长了。而且这艘核潜艇由俄罗斯远东阿穆尔造船厂应印度的要求则重新设计制造,2007年正式加入印度海军。

    虽然“阿库拉-II”级核潜艇是俄罗斯海军第三代核动力潜艇,据称其综合性能要高于美军现役的“洛杉矶”级核潜艇。但是印度海军的“先进技术艇”(A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却瞄准了俄罗斯海军最新型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 (855型)级为蓝本。

    “北德文斯克”级攻击型潜艇是继N级、V级、“阿库拉”级(也称“鲨鱼” 级)之后俄罗斯第4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俄罗斯“北德文斯克”级核潜艇是“鲨鱼”级核潜艇的改进型,但实际上“北德文斯克”级却是俄罗斯海军全新设计的、多用途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堪称核动力版的“水下黑洞”。

    虽然“北德文斯克”级潜艇研制工作可以说是命途多舛,虽然首舰终于在1993年12月开工建造,然而此后又差一点“胎死腹中”。因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持续不佳,以致于连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加之当时的俄罗斯最高领导人对潜艇的未来作用并不看好,于是有人建议把“北德文斯克”级艇当作废铁处理,还有人试图吸引美国人投资,把它建成一艘纯粹的救生艇。“北德文斯克”级潜艇的建造断断续续进行了整整7年, 2000年总算完工下水

    迈上了快车道的俄罗斯核潜艇发展,立即在“北德文斯克”级核潜艇的性能上显现出来。该级首制艇的水上排水量为8140吨,水下排水量为12770吨;水面最大航速18节,水下最大航速32节;最大下潜深度达800米,这一深度远远超过美国等西方强国目前在役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潜深深度,其性能卓越,由此可见一斑。

    而作为“北德文斯克”级攻击型潜艇的印度版,“先进技术艇”(A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同样具有安静、深潜、打击威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许多明显的新特点。

    该级艇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新的隐身设计技术,其外型为目前各海军强国最为看好的拉长水滴型,具有较合适的长宽比。艇体显得更为修长,艇首圆钝,且光滑过渡到尖细的艇尾。艇的指挥台围壳布置在距艇首部约艇长的1/3处,指挥台围壳与艇体本身为圆滑过渡,整个艇体的声波反射信号非常弱小。

    为了大幅度降低噪声,印度人在俄罗斯工程师的知道下对核潜艇内部也作了不少改进:除了对艇内机械装置进行降噪设计外,还对主机等主要噪声源安装了减振基座和隔音罩,同时也在艇内外敷设多种具有很好吸音效果的高效消声瓦。用单轴推进,配备7叶大侧斜低噪声螺旋桨,可有效消除空气泡噪音。该级潜艇还采用了全新的有源消声技术,配备了一种反音响声源系统,可在空气噪声较大的位置,针对该处的空气噪声特征,发出与原空气噪声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音响,从而达到彻底抵消原来空气噪声、实现静音的目的。

    据称,采用多种静音措施后的印度进技术艇”(A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噪声比美国海军的“海狼”级还要低10分贝。此外,它的最大潜深与“北德文斯克”级相同也达到800米,如此大的深潜也使该级艇的隐蔽性进一步增加。

    当这2艘印度海军的“瑰宝”,从印度东部海军基地出发之后。印度远东军区便在如何使用这支“水下奇兵”的战略选择上首鼠两端。面对东盟海军现有的海军兵力而言,印度海空军现有的兵力便以足够应付了,且马六甲狭窄的水道也不利于核潜艇的行进和攻击。

    所以最终印度远东军区将这块“烫手的山芋”上交给印度战略指挥司令部,为了防备中国可能的介入。印度战略指挥司令部比较前瞻性的要求印度海军将这2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绕过马六甲海峡,从印度洋经帝汶海、班达海、马鲁古海峡、苏拉威西海、苏禄海、巴拉巴克海峡,避过中国海军在马六甲海峡南端、爪哇海周遍地区部署的反潜网,进入南中国海。

    在印南部马德拉斯邦附近的英迪拉•;甘地原子研究中心里,仿制成功的微型压水反应堆使印度海军核动力动力装置大为改进。这种反应堆不仅重量和尺寸有所减小,而且也比以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足以完成这上万海里的
>>>点击查看《龙的力量—南海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