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嫡女为凰 > 嫡女为凰目录 > 正文 第185章 大辩论(二)(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嫡女为凰 正文 第185章 大辩论(二)(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卷轴上的字并不小,大家稍一看就能认出来。

    “一国要致富,开源乎?节流乎?"

    看清第一道论题,场下众人已经开始议论了,现场顿时吵嚷起来。

    叶宁语心知思索一番,暗道这第一道题出得也算中规中矩,角度不刁钻犀利,不涉敏感政事。正也

    好,反也好,总有可论之处。

    这第一道题,虞帝应该是没有藏私的,谁胜谁负全凭论者自己。既然论题不难,那么自愿上场的人

    应该不少。

    事实上,叶宁语所料不错,很快便有几个年轻的学子示意要上台。

    台上的中年男子见众人颇为热情,也很是满意。点了最先出面的两人,并对其他人抱拳。“请这两

    位公子先行上台选择自己的论点。众位不要急,愿辩者后面还有八场呢!”

    见有两人上台,吵嚷的人群也很快安静下来。两位举着卷轴的小厮已经下台,中年男子站在已经选

    好了论点的两位公子中间道,“第一场,正方一“一国致富需开源”,反方一“一国致富要节流

    ”。挂名牌,燃香计时!"

    有人将台下的两个名牌拿了上来,分别挂在了台上写着“正反"的旗杆上。一位王公子,一位文公

    子。

    中年男子走下台,台上的紫衣少年王公子选了正方,蓝衣少年文公子选了反方。两人皆手摇折扇,

    站立在台上玉树临风,身姿潇洒。

    互相抱拳行礼后,紫衣少年先行开口。“在下认为,一国致富需先开源。开源者,即拓宽眼下之

    路。就好比,我只身走在狭窄的荆棘之中,只能手持利刃砍掉荆棘丛,使前方道路开阔,方能一直行

    进。若一味缩小自身,就算脱去全身衣物,弃敝履而行,也免不得被荆棘丛所伤,无法行进。”

    蓝衣少年不甘示弱。“王兄这个比方着实不当,个人岂能与国家之治相提并论。一国人口动辄以千

    万计,就拿我虞国来说,便有三千万之众。若能及时节流,富者口袋钱财缩紧,贫者饥有所食,一国自

    然得以安宁。”

    紫衣少年摇头。“今日讨论开源节流一事,与贫富又有何相干?再者,若富者取之有道,贫者懒惰

    无财,富者凭何要缩紧口袋以济他人?反之,若富者多为无德之辈,一味敛财,致使百姓受苦,则更需

    国家开源,为百姓寻求生路。”

    蓝衣少年皱着眉,“敢问王兄,何为今日治国理家的紧要之事?”

    “自然是寻到善于管理国库之人。若一味抱怨国库空虚,却不去开源,我朝国库何至于存余不足

    啊?”

    此言一出,台下一阵唏嘘。乔装改扮在围观人群里的几个户部官员们,嘴角抽了又抽。感情这是在

    骂他们没有管理好国库,不懂开源,才导致国库存余不足啊!

    原本对紫衣少年颇为看好的户部官员们,此刻在心里给他打了个大大的叉。

    蓝衣少年笑着摇头,“文某种下一棵梨树,本是在下全家果腹之用。可一大汉将梨树之果尽数收

    去,此举就好比开源之举。把百姓钱财悉数刮走。百姓遭难,这就是治理天下之手笔么?”

    “文兄此言未免有失偏颇,在下口中所说“开源”,绝非限搜刮民脂民膏。减免赋税,使百姓饥有

    所食,是为开源。广开新政,以农养商者,是为开源。好的国策从来不是向百姓征税,而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王兄一面主张开源,另一面却又推崇减免赋税。难道,这减免赋税之策不是节流之举么?”

    紫衣少年无奈苦笑,“非也!于国库,减免赋税或许是短期节流。可于百姓来说,却是大大的开源

    之策。文兄不要忘了,今日之论的前提是“一国致富”。何为国?国库、朝堂并非"国",有百姓方可

    为“国”。开源,可为百姓而开。节流,却不能从百姓身上取之。”

    紫衣少年的这番话,顿时掀起了不少人感慨。就连叶宁语听了,也微微点头。她不禁看了一眼台下

    燃了一半的香,这场的胜负,怕是很快就会出分晓。

    蓝衣少年在场中停顿片刻,似在思索反驳之语。很快,他面露喜色,继续道。“在下并不反对王兄

    所说'开源为百姓而开。节流,却不能从百姓身上取之一言,百姓实为国家之重。可一味松百姓之

    口,紧朝廷之需,若城池崩塌,何财修补?敌军犯境,军饷何出?朝廷又哪里来的财力修桥铺路?哪里

    来的银子赈灾建学?国家之事,有轻有重。若国库空虚,一国必经不起大事,何来长久致富的道理?”

    蓝衣少年句句紧逼,越说气势越高涨,一番慷慨陈词,听得众人点头道是。

    “好!"人群里,不少人鼓掌叫好。

    不管
>>>点击查看《嫡女为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