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欧罗巴的清香 > 欧罗巴的清香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6章 从故乡到异乡,走远又走近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欧罗巴的清香 章节目录 第76章 从故乡到异乡,走远又走近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阅读有时候就像与另一个自我邂逅:捧着馨香的文字,你的喁喁私语一句一句道尽我的所感而未能言,道出我的热情与向往,道出我的憧憬与梦想。这是有缘的文字,这是触摸到心灵的篇章。读唐墨的《欧罗巴的清香》,遥远的远方,一切都好;我的想念里,你的生活精彩。

    飞机到达遥远的卑尔根是在午夜时分,《欧罗巴的清香》就是在黑暗中开场。质朴温暖的人,缓慢至简的生活节奏,清新冷冽的空气和旷澈悠然的空间,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变得沉醉动人。

    她在雨天,于“清茶升腾的雾霭中,凝视着静谧灰暗的天空”;她在春天,凝望“远处质朴简洁的屋檐上斑驳的雨渍,似乎也开始飞扬着神采,在蓝天下微笑”。她的卑尔根,让人轻松而释然。

    她在“风中沉醉地仰望苍穹,遥望矫健的山鹰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飞翔”;她看到“群峰沉静,雪山默立,呵护大地和海洋”;她“战栗感动于山野姑娘凄清孤独的歌声,灵魂如暮色中的羊群一般离群索居,呼应孤独”。她的北欧大地纵横开阖,广阔无垠,放飞了自己。

    她略感不妥地奔去了阿姆斯特丹,却为这座简洁朴实的小城感动,沿着梵高、林文韦斯、哈尔斯的脚步于法国的罗浮宫,流连于那些古老璀璨的城堡与博物馆,她在细雨中为静静伫立的查理大桥震撼,感受到“那个城市的沧桑和不易,忧虑和曾经的风雨洗礼”。

    她说,“在遥远的他乡,在独行一路迎面而掠的风景中,灵魂是那般深刻与执着,不时会因情境而热泪盈眶。”与艺术结缘的女子,总会于平常平淡处欣赏出无尽的趣味来,这不就是情到深处景亦情吗?

    离开繁忙的上海,离开亲爱的家人,去往北欧的卑尔根学习剧场教育,这是一段抽离的时光,作者带着由衷的体验和感受,行云流水般地展开。

    游遍欧洲,最难能可贵的是入乡随俗。每走一处,都能对这个国家了如指掌,有哪些宝贝如数家珍。有人说,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以情趣为着眼点,对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挪威厚实坚韧的薯片,甘洌而清澈的生蚝,布拉格的猪蹄,威尼斯有如蟹腿的虾兵虾将,一杯浓郁的咖啡,很多小小的发现,值得玩味。这些玩味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入乡随俗的接纳,还玩出了一种艺术人生的感觉呢!

    剧场教育的学习,最重要还是一种真诚的参与,超然的观察,客观的审视与反思。剧场里各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相遇,合作冲突,深刻的思考,激烈的批判,说到底还是一种文明的冲突。感慨部分国人自毁形象以致他者形成了顽固的偏见,思考中国人那么多正面的宣传始终不能够对诸如北欧各国仍未获得普遍认同的缘由。看望远嫁法国的闺蜜,吟咏法式爱情浪漫与生命力,反思中国男人和女人在爱情与婚姻生活中的缺失。很多类似的问题,只有隔岸回望,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我们自身的定位与误差——也只有戏剧学博士才有如此细腻感性的表达吧。

    有一个问题,似乎也在着力表达,那就是对奢侈品的抗拒,对物至上的一种反思与批判。生活在繁忙快节奏的上海,既看到浮华也看到浮夸,焦虑和压力更是扑面而来,不容分辩不容拒绝。身处其中的那份身不由己早已让人疲惫且厌倦。终于挣脱这份喧嚣,走到那么远的远方,呼啦啦释放出一个新人。不要,不要国人追捧的蛇皮袋子。不要,不要国人追逐的名表豪车。不要,不要国人追逐首饰珠宝。不要,不要这华而不实的一切。只要慢下来,只想细细地品味,生活的趣味,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蕴。似乎明晰了很多,那么多的吃喝玩乐,那些个大大小小的感动与思考,只是想为生活挽留住真正的美好,为生命建构真正的价值——你找到了,你正在做。

    一场旅行就是一段从原来的轨道上抽离的时光,是一种充实,也会成为以后生活的一种支撑,一种源源不断的滋养。

    优秀的游记总是这样带着我们走远又走近,寻找着外在旅程的出口与入口,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旅程。这不仅是旅行的意义,也是生活的意义与升华。(作者霍小宁教授,刊登于《生活周刊》等)
>>>点击查看《欧罗巴的清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