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同人小说 > 一个作家的日子 > 一个作家的日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章 、是什么样(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个作家的日子 章节目录 第1章 、是什么样(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一个作家的日子是什么样,谢春风不知道,从小到大,谢春风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亲人。即使成家谢春风也没离开过妻子,恰巧妻子去杭州,谢春风过上了一个作家的日子,得到了真正的体验。原来,一个人的日子是这样的……

    对作家谢春风来说,曾写出一篇八月的鱼,八月本来是干旱,可是谢春风偏偏写出一篇有关鱼的文章,这与干旱是不相容的。八月的鱼有着自己的特点,跳上岸就是一次飞跃,没有跳上岸的只有死路一条。八月谢春风是想出门的,可是天热谢春风一次也没离开自己的屋子,气得远方的朋友说谢春风不守信。其实守信不守信不在这一次,迟早有一天谢春风会去江南的。八月是打仗的日子,可是谢春风坚守不出,为的是胜利。八月的鱼只能看不能吃,因为吃不了鱼就会臭,谁家有鱼会放臭了呢,有鱼也不吃,为了以后能吃得更好。这个月,只写出五万字,读了几十万字,尤其是一些文学史,几乎每天都要读。谢春风曾写出《文学史要经过讨论后再出版》:最近读了几本文学史,有的是省的,有的是市的,有的是县的,还有的是国家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作家与作品,比如有的应当有而没有,有的作品在人不在,有的人在作品不在,对作家生平事迹更是介绍廖廖。谢春风想文学史是证据确凿的事,不能有丝毫怠慢,可是也不能匆匆忙忙出版,文学史是由个人写出的,可是出版后就是历史了,因此要慎之又慎。麦家说,好故事不是那么好讲的,一个几千字的好故事在好莱坞的收购价能超过数十万美元。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以把平淡无奇的故事讲得情节跌宕起伏。一篇小说的文学性有时候恰恰就体现在故事性上。可惜谢春风的日记只有真实,没有任何虚假,谢春风是想把自己送到读者面前,让他们看到谢春风的诚心诚意。

    谢春风想写这篇文章是从日记开始的,日子是最真实的,谢春风想留下一片真实。人在一定时间会看见什么,会干什么,不只是人需要搞清的,也是要明白的。看一个人不只是看他外部,还要看他内心,观察他心理活动,这样才能看得透彻。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成功者的生活是千锤百炼,休息是写作的一部分,不能休息就是不能工作,锻炼身体也是如此,这是文学的密码。文学的密码是什么样,谢春风认为人生是什么样文学的密码就是什么样,文学的密码就是人生。然而人生并不纯净,即使是纯文学也不纯,很多作家总是喜欢说自己写出的作品是纯文学,实际上并不是纯文学,什么是纯文学,至今没有人正巴经地说明,反而是越来越多的作家说自己是纯文学,结果纯文学并不见多,自由自在的感受多了。谢春风在此不是嘲笑纯文学作家,谢春风是在提醒纯文学作家,不要自己沉静在这种小圈子里自我陶醉了。在谢春风眼里什么是纯文学,这是有标准的,谢春风眼里的纯文学有如下标准。

    今天的文学是什么样,五彩缤纷,各式各样,没错,然而万变不离其中。教师就在眼前,如何读文学作品,文学毕竟是文学。其实现在的人无非是说自己写出的是纯文学,改革开放前算纯文学,改革开放后纯文学少了。看看现在的报刊有几家是赢利的,有几家发行可观,绝大多数是没有发行量的。以后的作家写什么,或如何写,不只是出版图书,在报刊上发表,在其他途径也是如此。当年说网络文学是垃圾的人现在不同样把自己的作品贴在网上吗?而且贴得比其他人都勤,这说明他认识高了,做得迅速。办报刊自然要有读者,网络比任何报刊都有读者,而且迅速。曾经有一篇文章《警惕旧文化死灰复燃》,现在中国文化界有一种极不好倾向,就是有些人打着国学旗帜在招摇撞骗,他们搬出已经被中国人批判过几十年的封建糟粕,而且报刊上还有数不清的文章在吹捧,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中国人警惕。比如于丹论孔子,易中天品天国,还有各式各样的戏说历史。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大报小刊连篇累牍宣传着,闹得满城风雨,结果是学者赚钱风光,老百姓吃苦头,花着钱遭着罪,这种现象能不让人担心吗?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人民在当家作主,怎能让过去了的东西死灰复燃呢?其实传统的文化不是不要,而是现在不需要,继承是对的,更主要的是发展,我们需要热火朝天的干劲,需要前无古人的创新,如果把旧中国存在的过了时的东西搬出来,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有人说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可是谢春风看来这是别有用心,是有些人在攻击传统文化,是复辟,是旧文化在死灰复燃,因此值得我们警惕。不是我们不要国学,不是我们不要传统,不是我们不要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实在是我们太需要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了。然而利用什么样文化,需要什么样文化,的确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里程碑。有人曾经针对百家讲坛提出怀疑,批评他们是在贩卖旧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是也有人说他们目的不纯,是为自己私利,何去何从还需要观察。百家讲文坛出了几位名人,而且都是赚了钱的名人,因此引人注目。谢春风以为现阶段的确有一种不良现象,旧文化的确在死灰复燃,尤其是有人打着国学旗号招摇撞骗,将过去批判过了的东西重新搬出来,这现象的确值得思索。什么样的文化
>>>点击查看《一个作家的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