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同人小说 > 青杏 > 青杏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1章 浇筑(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青杏 章节目录 第71章 浇筑(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沈潮生没有等到槐果。他不知道,这是一个开放的公园,前后左右一共四个门,槐果是从左侧门出来,于晚上八点钟之前提前回家的。他左等右等,熬不住,又去梧桐树下瞧,人已散去,空空如也。这让沈潮生发慌,槐果哪儿去了?张口呼唤间,就碰到青杏。她拉住他的手,声音轻轻,说,女儿回去了,我猜的准吧?

    在回去的路上,沈潮生一直想把自己看到的都告诉青杏。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他想,槐果自己不说,他也不需要多嘴舌,要不,女儿会更厌恶他。还是等水到渠成,她乐意开口了,大家欢喜。他存了这样一个善意的小小私念,却也在无意中推着槐果朝浊井更近一步,没让她提前看清赵明的嘴脸。

    槐果对沈潮生依旧不冷不热,不过,这在青杏看来,已是可喜的一步。比如,今天一早醒来,她让槐果去油条铺子买几根油条,瞧瞧槐果买了几根?六根。若是以前,就她们娘儿俩,槐果只会买三根四根,这已然多了。可见她算上她爹吃的那两根。看着六根金黄黄的油条,青杏心里真高兴,嘴巴一咧,忙说粯子粥煮好了,就等着油条呢,哎呀,叶老三家的油条,配搭一口粯子粥,就是好吃。

    青杏虽然在锡市住了二十多年年,但一直不忘家乡白马渡的粯子粥。堂姑在世时,也爱吃。煮粥的粯子是用圆麦磨成碾碎的,待锅里的粥煮到七八成熟,便将兑好的粯子汤倒进沸腾的铁锅中。奇迹就发生了,原本清汤寡水的白粥瞬时变得稠密,成了诱人的褐色。夏天,用白瓷大碗盛起粯子粥,就着咸菜疙瘩或者芝麻酱黄豆酱,喝上几口,一早的困乏便一扫而光。青杏是个有心人,一旦等馆子开张,粯子粥汤,粯子粥馄饨,粯子汤圆,这样的普通食物一定要郑重地写进菜单,向客人推荐。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是靖县人,只要一看到桌上放着一碗飘着大麦香的粯子粥,就会激动得两眼汪汪。吃一碗滚烫的粯子粥,既满足肠胃,对故乡的情愫也就牵扯得更深。

    沈潮生忍住内心的喜悦,吃起油条,一边小心打量槐果,他低着头,一口一口地喝粥。今天的油条确实比他吃过的都香甜——女儿买的,怎地不香?可是,他还是有话儿想悄悄和槐果说说。女儿啊,自由恋爱是好,但也别出了格,先上车后补票的事咱不干。想了几次,还是没敢说。早饭间,青杏问过女儿的意思,槐果答应在过中秋节的时候回白马渡一趟,平常照常上班。“你别干涉我,我也不干涉你,咱们和平共处。”槐果吃完油条,突然呕吐了一下,便丢下筷子,去杂房里拿痰盂。

    堂姑家的弄堂,和其他邻居一样,还没装上卫生间,大家伙儿十来户人家共一个厕所。晚间要方便,只有痰盂。至于洗澡,冬天可以去公共浴室,平时就在家里支一个澡盆,自己烧水自己洗。听着女儿不停地呕吐,过来问她怎么了?槐果低着头,头发凌乱地披散在肩上,看不清她的脸,她没回,没说话。

    青杏就看了一眼女儿,提醒她,晚上睡觉,还是得把窗户关上,至少得半开着。她不是性子粗大的女人,但真的没往女儿怀孕上去想。槐果吐完了,就没再吃,匆匆洗个脸,拎着布包,上班去了。她走得很快,步伐慌乱,两只眼睛是红的。

    沈潮生想上前拉住女儿,他眨巴了几下眼睛,总觉得应该说点儿什么,可又什么都说不上来。也许是他杞人忧天,把事情想邪了。可是心里既然起了这个念头,那就抹不掉,像盖上了印章,时时提醒他理一理,想一想。

    他只是这样对青杏说:“咱们女儿总是这样一个人住,这样下去恐怕不大好啊。”青杏就笑说,没啥,左邻右舍都在呢。每隔一周我们就回来,出不了事。她显然会错了沈潮生的意思,她只管朝安全防卫去想,忘记女儿在男女之事上该注意的“人身安全”。沈潮生又道,总归还是要小心,毕竟女孩子家家,防不胜防。这一次青杏领悟过来,还是笑,反正出不了事,她也二十四岁了,如果有人喜欢她,我替她高兴。

    尽管女儿心里积有疙瘩,青杏总体上还是高兴。她已经预定了盖楼造屋的材料,水泥,黄沙,砖头,木头……一船一船地从对江运过来。请罗瞎子算个好日子,很快就能开工。一想到这些,她简直笑得合不拢嘴,人也变得年轻了。其实,不单是她,还有沈潮生,出狱后恢复自由,无人再过问他的过去,丢弃精神枷锁,整个人气质就变了。没了一只胳膊的人,走在人群,还是那样出众。青杏告诉他,材料都有了,除了预制板得自己做,按照饭馆设计的图纸,市面上没有现成的楼板,得自己浇筑。这可是一个重体力活,苦,脏。这个活儿,最终是沈潮生和杨叔贵等一帮五十多岁的汉子完成的。当一块又一块平滑光洁的楼板排在地面,在大太阳的烤晒下,发出镜子般的光泽时,青杏已烧好丰富的晚茶,一碗碗一盘盘全是白马渡的特色。韭菜虾子馅饼,粯子粥汤,豆沙糯米圆子,自酿的米酒……楼板有了,罗瞎子也定下吉日,接下来,就是画线筑地基。呵呵,三进三开的大门,二层仿古小楼,雕花的窗户,外加一个平整的水泥场,这样的房屋,在白马渡已是数一数二!八十年代,农村有楼房的人家还不多,顶多是瓦屋上吊个
>>>点击查看《青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