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三百二十九章 苏联的繁荣背后(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个人的抗日Ⅱ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三百二十九章 苏联的繁荣背后(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二卷平津狼烟]第三百二十九章苏联的繁荣背后

    ------------

    第三百二十九章苏联的繁荣背后

    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大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黄历倚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未长成的nv孩子,但见人已不害羞,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lù。

    何梦雨推mén进来,提着一个暖壶,知夫莫若妻,黄历吃好饭在小huā园里散完步便钻进书房,她便知道,丈夫可能又要熬夜了,煮好一壶咖啡,适时地送了过来。

    “在写什么呢?”何梦雨给黄历倒上一杯咖啡,歪头看了一眼桌上的文稿,调侃道:“我记得你白天在写‘造反有没有理’,这到了晚上,怎么又写起苏联了?难不成你想去苏联造反?”

    “嘿嘿,你舍得我去吗?”黄历轻佻地拍了拍妻子的tún部,笑道:“我这是写些自己对苏联的看法,仅供参考。”

    “供萍儿参考的吧?”何梦雨轻轻打了黄历一下,扬了扬眉máo,取笑道:“每天一个电话,嗯,要不是我看得紧,你呀——”

    “这可不能瞎说啊!”黄历嘴上强辩,心里还是有点发虚,“要是传出去——”

    “开玩笑的,你当我是长嘴婆啊!”何梦雨说着坐在黄历身旁,拿起黄历的文稿翻阅起来。

    黄历轻轻吐出一口长气,慢慢喝着咖啡,思索着下面该如何写。

    “年轻的时候,还真是很羡慕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何梦雨轻轻放下文稿,很是感慨地说道:“后来看到了一个外国人写的有关苏联的文章,心中还是半信半疑,以为是造谣中伤。”

    “事情的真相往往隐藏得很深,或者被某些人选择xìng地宣传。”黄历点着头说道:“以前的不说了,单说现在吧,苏联国内呈现出热气腾腾的发展趋势,却将危机掩盖住了,失去了最好的改革时机,这种恶果要在很长时间后才能显现出,但没人能够看到。”

    正如黄历所说,勃烈日涅夫上台伊始,便宣称继续执行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路线,他对赫鲁晓夫的“个人mí信和唯意志论”进行了不指名的批判,说“凡是以主观主义和随心所yù的决定来偷换对事情应采取的科学态度的地方,挫折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农业生产的领导中只凭意志行动越来越占上风,次数很多的、有时是臆想出来的改组造成了神经过敏状况。”

    是的,赫鲁晓夫的改革确实有一些问题,但勃烈日涅夫将改革完全停滞,则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当然,他上位之初身体健壮,jīng力充沛,也具有一番救国家于危亡的干劲和理想,再加上他的身边有一批能干的实干家辅佐——柯西金掌管经济,安德罗bō夫致力内政,葛罗米柯主持外jiāo,几朝理论元老苏斯洛夫给他出谋划策,可以说是具有推动改革的实力和条件。

    但随后的事情对苏联来说,既是一件好事,同时又是一件坏事,而副作用要到很长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一九六五年,秋明地区的萨莫特洛尔油井投产,第二年,乌连戈伊天然气田投产,庞大的秋明油田已具备全力发展的规模。仅这乌连戈伊的储量经查明就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百分之四十!这是一笔大得、多得难以想象的财富。于是,苏联经济的发展立即卷进了一条勃烈日涅夫意想不到的轨道。

    石油,石油,苏联人把目光投在了石油上,一切以油气为重点来决策国内外大事。很快就又有了苏尔古特等大油气田,于是,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成了在苏联创造奇迹的神:大量的石油运到国际市场,赢得了滚滚的财源,可以进口大量的粮食、食品和日用工业品了。于是,勃烈日涅夫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降低物价,可以欢宴饮乐、歌舞升平。

    苏联历史上少有的欢乐和繁荣气氛使勃烈日涅夫兴奋得忘乎所以了。一些身旁的人和那些他提拔起来的官僚开始吹捧他是当今的“伊里奇”〔列宁和勃列日涅夫的父名都是伊里奇,“两个伊里奇”就是指勃列日涅夫是当代的列宁”。〕,他执政的岁月是“从伊里奇到伊里奇”的时代。于是,勃烈日涅夫再也没有那么多的、那么大的干劲了,他沉湎于美丽的幻想之中,想把数代领导人干而未竟的事业在他的手中全部完成。

    然而,也正是这种表面上的繁荣,使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对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式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根本的触动,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如何持续增长这一实质xìng问题。

    到七十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苏联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弊端暴lù得日益充分。究其原因:其一,理论上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还组织了对东欧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批判,从而阻遏了对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探索。其二,实践上由于“新经济体制”的实行,面对所
>>>点击查看《一个人的抗日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