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末一家人 > 明末一家人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二百一十章 土高炉(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末一家人 章节目录 第二百一十章 土高炉(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铺前港逛了一圈,看了看还在维修的水师战舰,同时给水师与海盗们许下各种好处后,赵福祥就连夜回到了海甸岛,毕竟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如果不能产出合格的钢材,什么都是沙地上的城堡不堪一击。

    到家后赵福祥先让人去打探一下老爷子的情况,得知老头子几天前就回到了钢铁厂,赵福祥心中松了一口气,心想看来还是自己老娘有力度,不知道使用什么手段让老头子重新开始工作。

    在家里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赵福祥就去了钢铁厂,来到钢铁厂站在大门口就看到了足有七八米高的一座新高炉。

    以前建的化铁炉也属于高炉的一种,不过没有这座新的高炉高大,赵福祥以前听说炼钢需要转炉,怎么老头子又搞上了高炉?难道碰到了什么技术难题?

    赵福祥来到高炉面前,正看到老头子赵志宽带着一帮徒弟正在施工,赵福祥斯斯艾艾的上前问道:“爹,您身体怎么样了?”

    赵志宽看到儿子来了,瞪了他一眼骂道:“还没被你这个逆子气死!”

    赵福祥看赵志宽肯跟自己说话,知道老头子的气消了,赶紧在边上嬉皮笑脸的说道:“爹爹您能活到一百岁,岂能让儿子气死?”

    赵志宽瞪了赵福祥一眼转头去跟工匠们商量事情,其实赵志宽与魏氏并没有赵福祥想的那么猥琐,赵志宽都已经七十了,就算有那个心思也没了能力,只是魏氏来给赵志宽送饭,二人聊得比较投机而已。

    赵志宽生气在赵福祥如此草菅人命,两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让他不声不响的弄死,这才是赵志宽生气的关键。好在老伴马桂兰回来对他进行了劝解,自己在怎么生气,魏氏也没有儿子孙子重要,反正现在人都死了,你还能怎么办?

    赵志宽在家生了几天的气,被老伴劝说后也想明白了,所以也就回到正常工作中了。其实赵家人除了赵恒,其他所有人在内心中还是没把明代人当人,只是当成了随意消耗的工具人。赵福祥如此,孙晶更是将危险的青霉素随意在明代人身上使用,马桂兰与赵志宽虽然是知识分子,但在他们内心中想的其实与赵福祥差不多。魏氏母子惨死,在赵志宽眼中不过死了两个古代人,就像打游戏死了两个NPC,你能为游戏中的人物伤心多久呢?

    赵家人中真正拿明代人当人的只有赵恒一个,赵恒在真正做到了他与手下一致,甚至连穿的衣服吃的饭食都一样,也只有赵恒一人才跟这些明代人交谈,与他们述说自己的理想,而其他赵家人那个不是穿的绫罗绸缎、吃的都是锦衣玉食?用明代人的辛勤劳动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

    赵福祥看到老头子不生气了,也就舔脸凑了上去,听赵志宽与几个工匠的谈话。赵福祥虽然不懂什么炼钢,但听了一会儿还是知道面前这个高大的高炉还是由化铁炉改的,与十天前那个炼铁的化铁炉没有本质区别。

    赵福祥犯了嘀咕,趁着中午休息吃饭的机会,才跟赵志宽问道:“爹,您不是要建转炉吗?怎么又弄起了高炉!”

    提到这件事赵志宽叹了口气,他说道:“转炉当然是好,省工省料,出钢比还高,但是转炉技术难点太多,最重要的是高压喷口无法生产,这样就不能将空气直接吹到炉子内部,所以经过我与工匠商量后,还是小步快走,先搞高炉来看看!”

    转炉最好使用氧气,虽然使用空气也可以,但空气中的氮气会使钢材变脆,同时转炉工艺要求太高,赵志宽没把握在明代复刻出来,没办法只好使用被后世淘汰了很多年的高炉炼钢。

    炼钢使用的高炉就是化铁炉的一种,无非就是利用焦炭和加装蓄热室提高炉温,使铁矿石直接熔炼成钢水。这种高炉炼钢虽然简单,但因为不能控制钢水的含碳量,所以也无法控制产出钢材的品质,一炉出什么钢材都要看天意。

    后世大炼钢铁时使用最多的就是这种土高炉,造成环境污染不说,产出比实在让人无法接受。赵志宽在上高中时参加过土高炉的建设,从县里技术员那里学过全套知识,所以搞这种土高炉还是有些把握的。

    当然土高炉在后世是不成功的,可是在明代可就不同了,中国在清末引进西方炼钢技术前,根本无法将铁矿石直接熔炼成钢水,所以这种土高炉在明代可完全是高科技产业。赵福祥请来的那两个炼铁师父根本听都没听过这种技术,在看过赵志宽的设计图后,年纪大的孟九佩服的五体投地,更是跪在地上直接认了赵志宽当师傅。

    赵福祥不关心污染环境,他只关心钢材的产量,要知道火炮一门都要五六百斤重,如果像炒钢法那种效率极慢的炼钢法,想要备齐一艘船上的二十门火炮,真是不知道要等到什么猴年马月。

    “爹,这个高炉产量怎么样?”

    “这次扩大了炉径,一次投入铁矿石能达到十吨,可以出钢水六吨,最后的成品钢材能达到三吨左右!如果实验成功,不停炉的情况下一天可以生产三炉!”

    听到这赵福祥放心了,每天三炉,一炉三吨,也就是每天出产十吨钢材。现在北方战乱,上好钢材一斤就要二两银子,十吨就是两万斤
>>>点击查看《明末一家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