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末一家人 > 明末一家人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二百零六章 让路(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末一家人 章节目录 第二百零六章 让路(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郑松刚走,赵福祥的宝贝儿子赵恒就进来了,听到动静的赵福祥抬头一看,等看清是自己儿子后赵福祥就是一愣,根本不相信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那个宝贝儿子。

    赵恒刚满二十岁,虽然长得高高大大,但因为年纪的关系身形比较瘦,与二百四十多斤的赵福祥完全不同。

    可是站在赵福祥面前的赵恒与以前绝对是两个人,肩膀厚了许多,衣服内鼓鼓囊囊的都是腱子肉,原本白皙的脸孔被晒成了古铜色,头发长了在头顶学着明代人的模式扎了一个发髻,用一根木棍扎住。赵恒穿了一身蓝灰色的布衫,裤子也同样是蓝灰色,腿上打着绑腿,脚上穿了一双草鞋。

    赵恒的样子如果在加一顶八角帽,完全就是电影中过草地的红军,特别是赵恒现在留起了寸许长的胡须,要不是赵福祥对自己儿子的身形相貌及其了解,真容易看走了眼。

    赵福祥目瞪口呆的看着儿子,赵恒反倒是没啥影响,走进来学着明代人的模样拱手行礼,然后坐在一边说道:“爸,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赵福祥哪还有心思回答问题,站起来来到赵恒面前左右看了看三十二眼,然后才问道:“儿子,你是怎么了?怎么变成这服模样?”

    赵恒看了看身上,说道:“变样?没变啥样啊?这是我们新军的军服,布鞋太贵,也不耐穿,所以我们都穿的草鞋。”

    赵恒说完习惯的摸了摸胡须,笑道:“爸,您是说我的胡须吧?剃须刀没电了,在加上明代人都是留全发的,儿子入乡随俗,也就续起了胡须,这么看儿子是有些老成!”

    赵福祥叹了口气,穿越这半年多大家变化都很大,老娘与老婆早早就穿起了明代的女妆,自己与儿子现在也这服模样,估计现在唯一还保留后世装束的只有老爷子赵志宽了。

    赵福祥重新坐下后说道:“我是八月十五那天回来了,今天回到岛上先去看了钢铁厂,刚回家没到一个时辰!”

    赵恒点点头,说道:“爸,您回来太好了,现在新军已经训练了半年了,一共两千人完全合格,就是这火枪太少,爷爷那边为了研制火炮,将机床车间都停了,最为关键的枪机更是没造多少!现在新军只能用木棍代替火枪训练,爸您回来一定要先给我们新军制造火枪!”

    提到火枪的事情赵福祥确实有些为难,上午在钢铁厂时他问过赵志宽,因为工匠短缺,枪管只能暂停生产了,赵福祥在路上还在考虑如何答复儿子,没想到刚回家儿子就找上门来了。

    赵福祥斯斯艾艾的了一阵,才说道:“儿子,现在有这么个难题,钢铁厂那边刚投入生产,石碌铁矿那边产量还不大,所以钢铁的供应只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你的火枪生产估计要停一阵了!”

    因为以前钢铁的供应都依赖从广东购买,同时为了保证海甸岛上的日常生产,所以火枪的生产只能达到每月十杆的速度,这其中固然有枪机难于制造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赵志宽将工匠与生产能力都抽调过去建设钢铁厂了。

    以前赵恒还能忍耐,毕竟自己老子赵福祥说了,只要石碌铁矿投入生产,马上就能达到月产钢铁千吨,新军需要的那点熟铁还不是毛毛雨了!

    可是现在石碌铁矿已经生产了,岛上的钢铁厂也已经投产了,怎么自己的火枪反倒停止生产了?

    “爸,您是怎么想的?军队才是咱们保家卫国的根本,现在您却要让军队让路给商业,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赵福祥当然不是自毁长城,新军一支火枪需要熟铁八斤,但因为不能直接生产无缝铁管,枪管只能用机床一点点钻出来,所以生产一支枪管需要熟铁十五斤。目前的机床精度不行,生产一支合格铁管需要报废三支,也就是一支合格铁管需要消耗熟铁六十斤,虽然废枪管可以重新加工,但也需要人工与时间。

    这还是新军的基本装备,当然新军不能只装备火枪,按照赵恒的估算,一个整团也就是三千人,需要装备各种火炮二十门,每门火炮都在五百斤左右,要想拉动火炮快速机动,还需要六匹到八匹的马才能拉动炮车。除了这些还有弹药车,也需要马匹拉动。这么算下来装备齐赵恒的一个整团就需要白银上万两。

    如果只装备新军倒也行,赵福祥就算拼了老命也能装备的起,但除了新军还有一个花钱大户那就是海军,现在赵福祥已经找好了水手,海船都已经修整完毕,就等着生产出火炮成军了。

    海南岛孤悬海外,与大陆并没有陆地接壤,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那个军种重要,所以赵福祥现在必须要将有限的生产能力转移到海军上,等有了自保能力后,才能倒出手装备新军。当然新军不装备不代表赵福祥没了陆上的武力,让张荣搞的团练就是后备手段。

    与费钱的新军相比,团练这种中古军队可便宜的多,每人一柄六斤的钢刀,在加一身衣服,顶多军中精锐可以装备一身三十多斤的棉甲,就这种装备在明末也足以吊打两广一带的明军了。当然与真正的清军满八旗精锐可能有些差距,但拒守海南岛,防备对岸打过来足亦。

    赵福祥将原因详细
>>>点击查看《明末一家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