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新唐·复兴 > 新唐·复兴目录 > 第一部:起点 第一卷 十三章:二月春风似剪刀(下)02(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新唐·复兴 第一部:起点 第一卷 十三章:二月春风似剪刀(下)02(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与此同时,李复又找来几位驾车的老人,详细说起牲畜的驾法,因为他以前在农村时,知道畜车拉的货量大小,不仅仅取决于车辆的设计,牲畜的驾驭之法也是一个关键。早期地中海地区的马车系驾法采用“颈带式系驾法”,将马颈用颈带直接绑在车衡上,由于颈带是马拉车行进时的主要受力部位,这样一来,马的气管由于受到颈带的压迫,马跑的愈快,呼吸就愈困难,从而大大影响了马的力量的正常发挥,这一点,他还是很明白的。

    为便于搞清楚,李复专门让他们赶来马车,一面实物察看,一面详细了解,此时驾驭之法属于胸带式系驾法,系马的靷绳为双靷绳,两靷前端不再系于轭軥上,而是连接一条绕过马胸的宽革带,叫做“当胸”,是拉动车时的承力点。而轭这时仅仅起着支撑衡、辕的作用这样一来,将支点(轭)与曳车时的受力点(当胸)分开,使马匹的局部受力相应减轻,拉起车来就不那么吃力。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这是因为马匹和牛的高度不同,若换了牲畜或是系带不稳,那牲畜拉动车辆时衡轭容易滑脱。

    李复看明白之后,便给众人详细讲述了鞍套式系驾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种松软的材料填充一个肩套,把它套在驾车马的颈部以增加马匹牵引部位的高度,这样在拉车时衡轭就不再滑脱,再加上小鞍的配合,这种无衡轭的系驾法完全免除了木轭给马造成的颈部磨伤,降低了支点,放平了车辕,从而降低了车的重心,增强了车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马体最强有力的肩胛部及其两侧,扩大着力面积,大大增强了马的挽车能力。

    李复这么一说,几名驾车的老人连连称奇,按其所说立时赶制出来一套驾具,套上一试,果然大不一样,马匹走起来轻快了许多,而且要是换牲畜时,只需换掉肩套等物,重新在牲畜身上固定好便成了,不管是用马,还是用低些的牛和驴,甚至个头更大的骡子,都极为方便,且运载量也增大不少,原来一头牛能拉三石的车,如今能拉四石,走起来还有些轻松,只是想再多拉,车子已经承受不住。

    看几位驾车老人有些失望,说换了此法,却不能多拉多少,实在是车子不争气,李复笑道:“几位且勿急,我已着人去改造车辆,若改制成功,那此驾驭法便能派上用场了。”说的几人毫不顾忌自己早已老迈,都是跃跃欲试,想要到时候亲自试上一把。

    待元结从外面拜谒回来,见李复忽然围着马车团团转,不知是为何,想上前问问,却早被李复看见,笑道:“次山,我正要寻你,与你商量一件大事。”

    二人进屋坐定,李复要少华去门口看着,这才开口:“王管事来寻我,说肥皂产量不足,各处常常断货,却使我忽然有了一个主意。”

    元结望着他:“胜之快说,从肥皂之上又想起何事?”

    李复道:“如今天下运输,多*水路,虽然船舶运力较大,但所需时日太多,陆路能走的快些,但车辆运力极小,这一直是一大问题。”

    元结道:“陆路运输,确实艰难,又极耗人力物力,所以此前朝廷曾下令,要求将南方的税贡直接换成朝廷所用之物,再由水路运至京城。这些年关内、陇右收成都不错,所以长安的粮食倒还不缺,开元时还常常闹饥荒,皇上都不得不巡幸东都,以缓解运输压力……”忽然想起李复适才围着马车转,心中一动,问道:“胜之可是想改进马车?”

    李复点头:“若是马车改造成功,运力比如今大上个两三倍,那陆路运输便能上一个台阶。届时我想建立一个遍布整个大唐的运输网。”

    元结诧异道:“运输网?”

    李复道:“不错,次山你想,若陆运所能运载的量也很大,走的又很快,费用也不比水运高多少,恐会有不少人感兴趣吧,特别是四处做生意的,要运的货物决不在少数,若每一个大点的城市都能找到同属一家的车运之处,花不了多少钱便能很快赶到另一处,那何乐而不为呢。”

    元结点头道:“胜之说的是,就是咱们自己,洛阳到长安之间的货运就很费人力,现今加上运碱,日后还要从南方运木棉,若生意做得再大些,还不知要运多少货物,要是有这么一家专门运货的,咱们还真需要呢。各处打着一家的旗号,那更值得信任,去往各处都是自己人,也更为方便。”

    李复笑道:“这车运一行,其实利润甚为丰厚的,因为除去车畜以外,就是人畜路上所用而已,没有别的投入,数量一大其所赚就会很可观。”

    元结此时已被完全打动,开始主动探讨此事的可行性,说道:“胜之说能改造马车,这点我绝对不疑。但若照胜之所说,各处都建有分支,每一处都要有不少人畜车辆,那累积下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样做,以我们此时的人力和财力能否支撑?”

    李复面色变得严肃:“这一点确实是此中之重,我也是想了很久,但若各处都有生意,都能足以养活自己,那就不会影响我们整个大局,反而还会增加收入。但关键之关键,便是如何管理。”

    元结问道:“以胜之所见,该当如何?”

    李复一
>>>点击查看《新唐·复兴》最新章节